管幕预筑法中密排大直径钢管群顶进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地铁施工工法简述 | 第13-15页 |
·顶管工程的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顶管施工概述 | 第18-27页 |
·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 第20-21页 |
·新乐遗址站顶管施工环境调查 | 第21-22页 |
·场地现状及地面交通 | 第21页 |
·周边地面建筑 | 第21-22页 |
·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情况 | 第22页 |
·顶管施工概述 | 第22-27页 |
·顶管施工流程 | 第22-23页 |
·新乐遗址站顶管技术概述 | 第23-27页 |
第三章 钢管顶进过程研究 | 第27-66页 |
·钢管顶进顶力估算 | 第27-35页 |
·垂直土压力计算分析 | 第27-32页 |
·改进公式的验证 | 第32-33页 |
·改进公式计算顶力 | 第33-35页 |
·顶进过程顶管轴线偏移研究 | 第35-41页 |
·顶管轴线监测与控制措施 | 第35-37页 |
·地层原因引起的异常偏移分析 | 第37-39页 |
·施工原因引起的异常偏差分析 | 第39-41页 |
·顶进过程钢管变形研究 | 第41-47页 |
·变形实测分析 | 第41-43页 |
·顶管变形力学分析 | 第43-46页 |
·顶管变形采取措施 | 第46-47页 |
·顶进过程中开挖面稳定分析 | 第47-49页 |
·开挖圆周面稳定分析 | 第47-49页 |
·开挖掌子面稳定分析 | 第49页 |
·顶管间距优化分析 | 第49-58页 |
·土拱效应模型建立 | 第49-51页 |
·顶管间距计算 | 第51-55页 |
·顶管间距优化设计 | 第55-58页 |
·顶管管道应力监测 | 第58-66页 |
·监测目的 | 第58页 |
·监测方案 | 第58-60页 |
·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60-64页 |
·结论与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 第64-66页 |
第四章 顶管施工环境影响研究 | 第66-108页 |
·单管顶进地表沉降理论概述 | 第66-69页 |
·新乐遗址站多管顶进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 第69-79页 |
·风道顶管施工沉降监测 | 第69-70页 |
·主体顶管施工沉降监测 | 第70-79页 |
·已建顶管对新建顶管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79-86页 |
·顶管间距分析 | 第79-81页 |
·已建顶管支挡作用时沉降分析 | 第81-82页 |
·已建顶管支挡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 第82-86页 |
·不排水情况下多管顶进的地表沉降计算 | 第86-89页 |
·中间距情况下新建顶管地表沉降分析 | 第87-88页 |
·小间距情况下新建顶管地表沉降分析 | 第88-89页 |
·渗流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89-93页 |
·本工程渗流概况分析 | 第89-90页 |
·渗流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 | 第90-93页 |
·顶管进洞洞口防水止浆装置 | 第93页 |
·钢管顶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 第93-102页 |
·地下管道破坏控制标准研究 | 第94-95页 |
·顶管对既有刚性管道影响分析 | 第95-102页 |
·顶管工程注浆技术 | 第102-108页 |
·注浆减阻理论研究 | 第102-103页 |
·注浆抬升理论研究 | 第103-105页 |
·新乐遗址站顶管注浆技术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8-110页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及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附录 | 第11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