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7页 |
一、 病例采集 | 第9-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五) 剔除标准 | 第10页 |
二、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 第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观察项目 | 第10页 |
(二) 临床观察 | 第10-11页 |
四、 质量控制 | 第11页 |
五、 统计学分析数据 | 第11-17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1-13页 |
(二) 肺系病阳邪致病的证候演变规律 | 第13-17页 |
讨论 | 第17-30页 |
一、 阳邪 | 第17-20页 |
(一) 阳邪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阳邪的致病特征 | 第18-20页 |
(三) 燥邪为阳邪 | 第20页 |
二、 六淫与肺系病的相关现代研究 | 第20-22页 |
三、 阳邪与肺系病 | 第22-30页 |
(一) 阳邪与肺系病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二) 肺系病阳邪致病的证候演变规律 | 第23-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综述 | 第35-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46-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