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ST稳态马克装置建立及初步实验研究结果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 第二章 稳态磁约束环位形概述 | 第15-37页 |
| ·磁约束稳态螺旋马克位形的概况 | 第15-26页 |
| ·磁约束稳态螺旋马克装置的概述 | 第15-19页 |
| ·螺旋马克位形磁约束装置的实验研究 | 第19-26页 |
| ·稳态磁悬浮环的概述 | 第26-37页 |
| ·各国主要磁悬浮环装置的概况 | 第26-31页 |
| ·磁悬浮环装置的实验研究 | 第31-37页 |
| 第三章 诊断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7-69页 |
| ·静电探针原理 | 第37-50页 |
| ·单探针 | 第38-44页 |
| ·双探针 | 第44-46页 |
| ·三探针 | 第46-49页 |
| ·探针测量涨落量 | 第49-50页 |
| ·马赫探针 | 第50-55页 |
| ·磁探针 | 第55-58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8-69页 |
| ·Fourier变换和功率谱 | 第58-61页 |
| ·湍流谱分析 | 第61-64页 |
| ·双谱分析 | 第64-66页 |
| ·非线性能量传输函数 | 第66-69页 |
| 第四章 稳态等离子体环形装置KT-ST的建立 | 第69-103页 |
| ·KT-5装置介绍 | 第69-70页 |
| ·建立有磁面结构的稳态等离子体环KT-ST的动机 | 第70-73页 |
| ·KT-ST极向场导体环的建立 | 第73-77页 |
| ·极向场的设计原理 | 第73页 |
| ·材料选取和尺寸设计 | 第73-74页 |
| ·内置导体环引流端和真空密封的设计 | 第74-75页 |
| ·内导体环通电后的受力计算 | 第75-77页 |
| ·内导体环水冷系统 | 第77-83页 |
| ·内导体环水冷系统的设计 | 第77-81页 |
| ·KT-ST放电极向场冷却系统达到的最终冷却指标 | 第81-83页 |
| ·KT-ST极向及纵向磁场电源系统的建立 | 第83-93页 |
| ·极向磁场电源的结构原理 | 第83-92页 |
| ·KT-ST磁场电源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92-93页 |
| ·KT-ST真空系统 | 第93页 |
| ·微波注入系统 | 第93-95页 |
| ·KT-ST稳态放电的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 第95-97页 |
| ·KT-ST内置导体环系统的安装 | 第97-98页 |
| ·KT-ST补偿环的建立 | 第98-103页 |
| 第五章 KT-ST稳态等离子体的初步实验结果 | 第103-129页 |
| ·诊断系统 | 第103-108页 |
| ·静电四探针 | 第103-104页 |
| ·可移动的静电探针阵列 | 第104-106页 |
| ·可见光辐射成像 | 第106-107页 |
| ·霍尔效应特斯拉计 | 第107-108页 |
| ·信号传输系统 | 第108-109页 |
| ·采样电路 | 第108页 |
| ·探针信号的隔离传输 | 第108-109页 |
| ·未补偿的KT-ST装置的等离子体的基本参数 | 第109-114页 |
| ·内导体环电流参数的选取 | 第109-111页 |
| ·等离子体基本参数的平衡量 | 第111-113页 |
| ·等离子体基本参数的涨落量 | 第113-114页 |
| ·补偿后磁面位形的参数测量 | 第114-121页 |
| ·极向磁场 | 第114-118页 |
| ·等离子体参数分布 | 第118-121页 |
| ·径向输运特征的初步实验研究 | 第121-129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9-133页 |
| ·总结 | 第129-131页 |
| ·工作展望 | 第131-133页 |
| 附录 KT-ST环建立中的重要部件图纸 | 第133-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5页 |
| 致谢 | 第155-157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