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 ·荒漠化概述 | 第9-10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 ·土地荒摸化是当前全球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10-12页 |
| ·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 第12-14页 |
| ·青海省是我国的荒漠大省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国外荒漠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我国荒漠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与环境地质概况 | 第17-25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20页 |
| ·自然地理 | 第17-18页 |
| ·水文 | 第18页 |
| ·气象 | 第18-19页 |
| ·土壤与植被 | 第19-20页 |
| ·环境地质背景 | 第20-25页 |
| ·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 ·岩土体特征 | 第2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 ·新构造运动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的特征及危害 | 第25-33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的特征 | 第25-29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发育特征 | 第26-29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危害 | 第29-33页 |
| ·破坏了有限的资源 | 第29-31页 |
| ·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 第31-32页 |
| ·导致地方经济落后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 | 第33-52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成因分析 | 第33-41页 |
| ·荒漠化的自然成因分析 | 第33-38页 |
| ·荒摸化的人为成因分析 | 第38-41页 |
| ·荒漠化的其他原因分析 | 第41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发展过程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 | 第41-52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分析 | 第41-44页 |
| ·砾漠化的发展过程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 | 第44-46页 |
| ·沙漠化发展过程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 | 第46-48页 |
| ·盐摸化发展过程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 | 第48-49页 |
| ·草场退化发展过程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对策思考 | 第52-59页 |
| ·荒漠化防治的法律思考 | 第52-53页 |
| ·防治荒漠化的法律资源分析 | 第52页 |
| ·防治荒漠化的法律构想 | 第52-53页 |
| ·荒漠化防治对策及政策支撑体系思考 | 第53-56页 |
| ·柴达木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 | 第53-55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的政策支撑体系思考 | 第55-56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原则及措施 | 第56-59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摸化防治原则 | 第56-57页 |
|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措施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建议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