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形式对高频振动传播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关注建筑噪音的原因 | 第10页 |
·前人关于住宅隔音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 第11-13页 |
·原理及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基本规律的探寻 | 第13-35页 |
·引言 | 第13页 |
·计算之前影响因素(尺寸因素)的分析 | 第13-14页 |
·模型介绍 | 第14-16页 |
·作为讨论的模型 | 第14-15页 |
·层间构件截面形状 | 第15页 |
·瞬时荷载作用点与观察点 | 第15-16页 |
·整体的网格模型以及观察点位置 | 第16页 |
·模型计算在动力学上的原理(振动方程) | 第16-18页 |
·模型计算结果 | 第18-23页 |
·荷载作用在右侧区域中心时的情况 | 第18-20页 |
·荷载作用在中间区域中心时的情况 | 第20页 |
·补充说明另一种次梁布置的情况 | 第20-22页 |
·补充说明其它梁板尺寸的情形 | 第22页 |
·以主梁的高度变化为例,补充说明第一类因素的影响 | 第22-23页 |
·总结模型计算的结果 | 第23页 |
·模型中材料属性及计算参数的设置 | 第23-28页 |
·构件材料性质-密度 | 第23-24页 |
·构件材料性质-弹性模量 | 第24-26页 |
·构件材料性质-Rayleigh阻尼系数 | 第26-27页 |
·模型设置因素-有限元单元尺寸以及类型 | 第27页 |
·模型设置因素-瞬时荷载的曲线方程 | 第27页 |
·模型设置因素-动力分析步类型以及时间步长 | 第27-28页 |
·对本章的补充说明 | 第28-35页 |
·上述速度时程曲线中数量级的合理性 | 第28-29页 |
·两种建模方式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29-32页 |
·同一楼层其它房间的影响 | 第32页 |
·相邻楼层之间的影响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三种结构形式的比较 | 第35-53页 |
·有限元模型说明 | 第35-37页 |
·框架结构 | 第35-36页 |
·剪力墙结构 | 第36-37页 |
·框剪结构 | 第37页 |
·实际的计算模型 | 第37页 |
·模型计算结果 | 第37-45页 |
·质点的速度云图 | 第37-39页 |
·第三层观察点的速度时程曲线 | 第39页 |
·第一、二层观察点的速度时程曲线 | 第39-45页 |
·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更加量化的比较 | 第45-51页 |
·第二层时程曲线数据的处理 | 第45-49页 |
·第一层时程曲线数据的处理 | 第49-51页 |
·对本章的补充说明-填充墙材料性质的影响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一个源于实际的模型 | 第53-67页 |
·引言 | 第53页 |
·模型介绍 | 第53-55页 |
·计算结果(各个房间的振动情况) | 第55-60页 |
·房间A的振动情况 | 第56-57页 |
·房间B的振动情况 | 第57-58页 |
·房间C的振动情况 | 第58-59页 |
·房间D的振动情况 | 第59-60页 |
·观察表格与时程曲线 | 第60页 |
·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图 | 第60-63页 |
·频谱图的总体情况 | 第60-63页 |
·统计与量化的比较 | 第63页 |
·对本章的补充说明-周期荷载与低频噪音 | 第63-67页 |
·外加荷载曲线方程的影响 | 第63-65页 |
·简单的频域分析-低频噪音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第67-76页 |
·实验介绍 | 第67-72页 |
·实验采用的信号测试与分析系统 | 第67-68页 |
·电脑上的操作界面 | 第68-69页 |
·所搭配的传感器 | 第69-70页 |
·实验对象 | 第70-71页 |
·瞬时荷载的模拟 | 第71-72页 |
·实验步骤 | 第72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总体实验情况 | 第72-73页 |
·实际的时程曲线 | 第72-73页 |
·实际的频率成分 | 第73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具体的两次实验结果 | 第73-75页 |
·教学楼测定情况 | 第73-74页 |
·剪力墙住宅的测定情况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