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生理型雄性不育概述 | 第12-13页 |
·化学杀雄剂诱导的雄性不育 | 第12-13页 |
·物理诱变导致的雄性不育 | 第13页 |
·化学杀雄剂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研究 | 第15-20页 |
·小麦雄性不育亚细胞研究 | 第15-20页 |
·基因水平 | 第20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20-25页 |
·SYBR Green I 技术 | 第21-22页 |
·分子信标 | 第22-23页 |
·TaqMan 探针 | 第23页 |
·LUX Primers | 第23-24页 |
·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应用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小麦生理型与遗传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的变化 | 第27-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诱导植株的育性表现和饱和授粉结实率 | 第30-31页 |
·不同发育时期绒毡层的变化结果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石蜡切片法中幼嫩材料的渗透与包埋 | 第32-33页 |
·绒毡层的变化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小麦生理型与遗传型雄性不育花粉壁孢粉素累积状况 | 第34-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34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小麦正常可育系花粉壁孢粉素的累积状况 | 第35页 |
·小麦生理型不育以及遗传型不育系花粉壁孢粉素的累积状况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小麦生理型与遗传型雄性不育RAFTIN1 基因表达情况 | 第38-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材料及其处理 | 第38页 |
·仪器以及试剂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2页 |
·各供试材料RNA 的提取 | 第38-39页 |
·小麦总RNA 的纯化 | 第39-40页 |
·第一条链cDNA 的合成 | 第40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0-41页 |
·分析小麦RAFTIN1 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供试材料中的表达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小麦花药总RNA 质量检测 | 第42页 |
·第一条链cDNA 质量检测 | 第42-43页 |
·定量PCR 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确定 | 第43-44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45页 |
·RAFTIN1 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