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IPv6的P2P流媒体服务体系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课题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IPv4 环境下P2P 流媒体存在的缺陷第15页
     ·IPv6 的发展状况及对流媒体的支持第15-16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16页
   ·论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基于P2P 的流媒体技术基础第17-25页
   ·P2P 技术简介第17-19页
     ·P2P 的概念第17页
     ·P2P 网络拓扑结构第17-19页
   ·流媒体技术第19-20页
     ·流媒体技术特征第19-20页
     ·流媒体传输协议第20页
   ·P2P 流媒体典型模型性能比较第20-24页
     ·基于单树的结构模型第21页
     ·基于多树的结构模型第21-22页
     ·基于Gossip 协议的网状结构模型第22-24页
     ·模型性能比较第24页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IPV6 协议分析第25-32页
   ·IPV4 的局限性第25-26页
   ·IPV6 协议的特点第26-27页
   ·IPV6 的地址体系结构第27-29页
     ·IPv6 地址空间及语法表示第27-28页
     ·IPv6 地址分类第28-29页
   ·IPV6 组播分析第29-31页
     ·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9页
     ·组播的管理协议第29-30页
     ·组播路由协议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IPV6 的P2P 流媒体服务体系AMSMP 设计第32-49页
   ·系统设计目标第32-33页
   ·AMSMP 系统模型第33-34页
     ·AMSMP 系统结构第33页
     ·功能描述第33-34页
   ·节点组织管理第34-42页
     ·节点加入第34-39页
     ·节点软件架构第39-40页
     ·节点成员管理第40-42页
     ·节点退出第42页
   ·数据的传输机制第42-47页
     ·流媒体节目热度的计算第43-44页
     ·数据的组织及管理第44-45页
     ·IPv6 组播数据传输第45-46页
     ·P2P 数据传输第46-47页
   ·系统协议设计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AMSMP 仿真及性能分析第49-57页
   ·仿真实验平台第49-53页
     ·现有主流仿真平台的比较第49-50页
     ·NS2 仿真实验平台第50-51页
     ·拓扑生成器GT-ITM第51-53页
   ·仿真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53-56页
     ·实验环境第53页
     ·性能分析第53-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第57-58页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义相似度及其QoS约束的Web服务组合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