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13-22页 |
(一) 微博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 第13-15页 |
1、微博的概念 | 第13页 |
2、微博特征分析 | 第13-15页 |
(二) 微博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 | 第15-22页 |
1、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15-17页 |
2、微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17-18页 |
3、微博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18-22页 |
二、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2-28页 |
(一)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2-25页 |
1、微博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 第22-23页 |
2、微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和过程的交互性大大加强 | 第23-24页 |
3、微博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社会化 | 第24-25页 |
(二)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 第25-28页 |
1、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关人”的地位 | 第25-27页 |
2、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 第27页 |
3、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和方式 | 第27-28页 |
三、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 | 第28-33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28-31页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 第28-29页 |
2、微博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29-31页 |
(二) 媒介素养教育 | 第31-33页 |
1、媒介素养的概念 | 第31页 |
2、微博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 第31-33页 |
四、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 第33-44页 |
(一)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第33-35页 |
1、创新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 第33-34页 |
2、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及能力 | 第34-35页 |
(二)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35-37页 |
1、理论教育法 | 第35-36页 |
2、情理渗透法 | 第36页 |
3、典型教育法 | 第36页 |
4、隐性教育法 | 第36-37页 |
5、自我教育法 | 第37页 |
(三) 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7-38页 |
1、微博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 | 第37页 |
2、微博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搭建 | 第37-38页 |
(四) 让微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 第38-44页 |
1、基于微博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空间 | 第38-39页 |
2、借助微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 第39-40页 |
3、开通学校官方和部门微博,架设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 第40-41页 |
4、发挥“知名学者、校友、学生骨干”个人微博的榜样引领作用 | 第41页 |
5、基于微博系统,打造“微博班级” | 第41-42页 |
6、扶植学生社团微博的发展 | 第42-43页 |
7、利用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微博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