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信息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以“年龄门”为视角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年龄门”概述 | 第7-12页 |
·“年龄门”的涵义 | 第7页 |
·“年龄门”的产生根源 | 第7-8页 |
·年龄造假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 | 第7页 |
·年龄造假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 | 第7-8页 |
·“年龄门”的社会危害 | 第8-9页 |
·损害国家信誉 | 第8页 |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 第8-9页 |
·给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 第9页 |
·其他危害 | 第9页 |
·“年龄门”的特点 | 第9-12页 |
·常态性 | 第9-10页 |
·蔓延性 | 第10页 |
·隐蔽性 | 第10页 |
·社会影响恶劣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年龄门”的法律分析 | 第12-16页 |
·“年龄门”的主体 | 第12-13页 |
·运动员本人及家属 | 第12页 |
·教练员 | 第12-13页 |
·领导 | 第13页 |
·其他人员 | 第13页 |
·“年龄门”的主观方面 | 第13-14页 |
·故意的主观心态 | 第13-14页 |
·主观非故意是否应该受到惩罚 | 第14页 |
·“年龄门”侵犯的客体 | 第14-15页 |
·侵犯他人的公平竞赛权 | 第14页 |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 第14-15页 |
·侵害的其他法益 | 第15页 |
·“年龄门”的客观方面 | 第15-16页 |
·一般表现 | 第15页 |
·衍生表现 | 第15-16页 |
第三章 运动员“年龄门”的法律规制缺陷 | 第16-20页 |
·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16页 |
·执法和监督的现状及缺陷 | 第16-18页 |
·监管部门执法不力,甚至成为造假的一环 | 第16-17页 |
·社会监督乏力 | 第17页 |
·相关责任追究不明确 | 第17-18页 |
·运动员信息披露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 | 第18-20页 |
·没有完整统一的运动员信息披露平台 | 第18-19页 |
·运动员个人成新水平有待提高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反运动员信息欺诈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20-25页 |
·建立适应的法律体系 | 第20-21页 |
·加快推动立法 | 第20页 |
·完善法律间的协调 | 第20-21页 |
·执法、监管方面 | 第21-23页 |
·从严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 第21-22页 |
·加强各种形式的监督 | 第22页 |
·明确责任主体的追究 | 第22-23页 |
·体育体制的适当改革 | 第23页 |
·建立健全运动员信息披露机制 | 第23-25页 |
·建立统一的运动员资料信息发布平台 | 第23-24页 |
·建立运动员个人诚信档案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