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32页 |
·露天开采境界下不明采空区探测 | 第15-25页 |
·露天开采境界下采空区群三维可视化 | 第25-28页 |
·露天开采境界下复杂采空区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28-30页 |
·露天矿台阶爆破作用下采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30-3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露天开采境界下复杂采空区激光三维探测 | 第34-57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空区自动激光扫描系统 | 第35-41页 |
·空区自动激光扫描系统(C-ALS)的硬件系统元件 | 第35-38页 |
·空区自动激光扫描系统(C-ALS)的软件系统元件 | 第38-41页 |
·空区自动激光扫描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41-47页 |
·空区激光三维测量原理 | 第41-44页 |
·空区自动激光扫描系统的探测过程 | 第44-47页 |
·空区自动激光扫描系统在栾川三道庄矿区的应用 | 第47-55页 |
·矿区背景 | 第47-51页 |
·采空区探测成果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露天开采境界下采空区群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 | 第57-81页 |
·引言 | 第57页 |
·矿山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57-68页 |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优越性 | 第57-58页 |
·不规则三角网(TIN)简介 | 第58-60页 |
·基于TIN的三维表面构模技术 | 第60-67页 |
·三维可视化实施流程 | 第67页 |
·Surpac三维实体建模简介 | 第67-68页 |
·复杂空区群露天开采境界三维可视化应用 | 第68-79页 |
·地表模型的生成 | 第68-71页 |
·矿体模型的建立 | 第71-76页 |
·空区群模型的建立 | 第76-79页 |
·空区群内部通透关系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露天开采境界下复杂采空区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81-103页 |
·引言 | 第81页 |
·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81-95页 |
·构模思路 | 第81-82页 |
·C-ALS探测结果与Surpac耦合 | 第82-85页 |
·Surpac与FLAC~(3D)耦合技术 | 第85-93页 |
·FLAC~(3D)软件及三维拉格朗日快速差分分析法 | 第93-95页 |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实例 | 第95-101页 |
·采空区概况及模型转换 | 第95-97页 |
·围岩力学参数及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 第97-98页 |
·初始平衡状态计算 | 第98-99页 |
·位移分析 | 第99-100页 |
·应力分析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下覆采空区露天矿台阶爆破反演设计 | 第103-120页 |
·引言 | 第103页 |
·台阶爆破试验 | 第103-110页 |
·实验设计及岩体力学参数 | 第103-106页 |
·爆破试验结果 | 第106-110页 |
·台阶爆破反演设计 | 第110-118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10-111页 |
·爆破荷载输入方法 | 第111-116页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16-118页 |
·数值计算模型验证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露天矿台阶爆破作业下采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120-134页 |
·引言 | 第120页 |
·PPV破坏准则 | 第120-121页 |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 第121-133页 |
·岩体表面应力波传播 | 第121-126页 |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 第126-131页 |
·最小安全距离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34-137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