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a)早期生活史过程的生态动力学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1页 |
·东中国海鲐鱼生态模型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1页 |
·基于个体发育的生态模型在渔业上的研究现状 | 第21-37页 |
·模型基本概况 | 第21-23页 |
·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3-27页 |
·模型在渔业上的应用分类 | 第27-33页 |
·鱼卵与仔稚鱼输运过程的研究 | 第29-31页 |
·鱼类生长与死亡 | 第31-32页 |
·鱼类捕食 | 第32-33页 |
·与建立东海鲐鱼模型相关的研究 | 第33-36页 |
·鲐鱼资源、渔场和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 | 第33-34页 |
·模型相关的研究 | 第34-36页 |
·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 第36-3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37-41页 |
·研究目的 | 第37-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研究框架 | 第39-41页 |
第二章 耦合模型的构建 | 第41-72页 |
·物理模型 | 第41-58页 |
·东海基本环流 | 第41-44页 |
·模型概况和改进 | 第44-49页 |
·模型设置 | 第49-52页 |
·模型潮汐的验证 | 第52-54页 |
·物理场的模拟试验 | 第54-58页 |
·生态模型 | 第58-67页 |
·鲐鱼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 第59-61页 |
·产卵场、时间和水深 | 第61-63页 |
·繁殖力 | 第63-64页 |
·生长和死亡 | 第64-67页 |
·食物场 | 第67页 |
·模型的耦合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72-124页 |
·正常气候条件下物理场模拟结果 | 第72-75页 |
·一维条件下生物模型的验证 | 第75-78页 |
·温度、食物对生长的影响 | 第75-76页 |
·模拟生长结果与资料的对比 | 第76-78页 |
·正常气候场下仔幼鱼模拟 | 第78-95页 |
·输运和分布 | 第78-81页 |
·输运速度和滞留 | 第81-83页 |
·各育肥场仔幼鱼的比例 | 第83-84页 |
·丰度分布和死亡 | 第84-86页 |
·仔幼鱼生长和物理环境关系 | 第86-92页 |
·联通性和补充关系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物理因素的影响 | 第95-107页 |
·对分布和丰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输运速度的影响 | 第96-97页 |
·产生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97-103页 |
·加长和提前台风作用时间的模拟 | 第103-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生物因素的影响 | 第107-124页 |
·产卵场位置变动的影响 | 第107-118页 |
·产卵场位置设定 | 第107页 |
·仔幼鱼输运和分布对比 | 第107-110页 |
·仔幼鱼的滞留对比 | 第110-112页 |
·仔幼鱼的丰度对比 | 第112-114页 |
·仔幼鱼的生长对比 | 第114-118页 |
·产卵深度变动的影响 | 第118-123页 |
·仔幼鱼输运和丰度分布对比 | 第118-121页 |
·所处物理环境的对比 | 第121-123页 |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四章 移动对输运和集群的影响 | 第124-140页 |
·运动规则 | 第124-127页 |
·模型的设定 | 第127-128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28-135页 |
·成鱼分布模拟 | 第135-138页 |
·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40-145页 |
·主要结论 | 第140-142页 |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第142-143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3页 |
·下一步的研究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承担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