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基于弹性刚度的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引言第11-12页
   ·结构控制技术的发展第12-14页
     ·主动控制技术第12-13页
     ·被动控制技术第13-14页
     ·混合控制技术第14页
   ·摩擦耗能支撑结构的发展第14-15页
   ·钢筋混凝土支撑摩擦耗能减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第15-17页
     ·钢板-橡胶摩擦耗能器第15-16页
     ·钢筋混凝土支撑摩擦耗能减震体系的工程应用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与模型第19-29页
   ·引言第19页
   ·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第19-22页
     ·静力理论第19-20页
     ·反应谱理论第20-21页
     ·动力分析理论第21-22页
   ·地震作用分析模型第22-25页
     ·层间模型第23-24页
     ·杆系模型第24-25页
     ·空间协同模型第25页
   ·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第25-28页
     ·基本周期的估算第25-28页
     ·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第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第29-39页
   ·引言第29页
   ·摩擦耗能支撑的概念设计第29-31页
     ·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第30页
     ·耗能支撑的型式第30-31页
     ·摩擦耗能支撑的布置原则第31页
   ·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第31-34页
     ·概念设计阶段第32页
     ·主体结构设计阶段第32-33页
     ·摩擦耗能支撑设计阶段第33页
     ·摩擦耗能结构的验算第33-34页
     ·细部构造设计第34页
   ·摩擦耗能支撑现有的设计方法第34-38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法第35页
     ·最优滑移力设计谱法第35页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35-36页
     ·耗能支撑框架优化设计法第36页
     ·循环设计法第36页
     ·能量平衡法第36-37页
     ·时程分析法第37-38页
     ·抗震规范规定的设计原则第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弹性刚度的底部剪力设计法第39-59页
   ·引言第39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研究第39-45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刚度与自振周期的关系第41-42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周期与地震作用的关系第42-43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刚度与地震作用的关系第43-45页
   ·基于弹性刚度的底部剪力设计法第45-51页
     ·底部剪力法第45-46页
     ·基于弹性刚度设计方法的步骤第46-48页
     ·验证计算第48-51页
   ·几个实际问题的讨论第51-57页
     ·位移向量对设计结果的影响第51-52页
     ·抗侧刚度竖向分布不均匀的影响第52-56页
     ·提高设计精度的方法第56页
     ·弹性层间位移限值的影响第56-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基于弹性刚度的反应谱设计法第59-83页
   ·引言第59页
   ·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分析第59-61页
     ·多自由度体系运动微分方程第59页
     ·运动微分方程的解藕第59-61页
     ·运动微分方程的解第61页
   ·基于弹性刚度的反应谱设计法第61-70页
     ·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第61-66页
     ·基于弹性刚度设计方法的步骤第66-67页
     ·验证计算第67-70页
   ·几个实际问题的讨论第70-81页
     ·截取参与振型对设计结果的影响第70-71页
     ·局部楼层的抗侧刚度偏小的影响第71-73页
     ·局部楼层的抗侧刚度偏大的影响第73-79页
     ·提高设计精度的方法第79-80页
     ·弹性层间位移限值的影响第80-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3-85页
   ·结论第83页
   ·建议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下一篇:绿色生态住宅建设与竹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