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总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两种热带木质藤本植物的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 | 第14-26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第15-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设计与测定 | 第16-17页 |
·统计分析 | 第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3页 |
·形态特征 | 第17-18页 |
·生物量及其分配 | 第18-19页 |
·叶片氮含量与光合能力 | 第19-20页 |
·生长特征 | 第20-22页 |
·表型特征对光照和养分的可塑性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两种光照下木质藤本和树木幼苗生理生态学特征比较 | 第26-52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介绍 | 第28页 |
·试验处理 | 第28页 |
·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28-29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9页 |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比叶面积的测定 | 第29-30页 |
·叶片反光光谱的测定及光谱参数计算 | 第30页 |
·叶片解剖结构测定 | 第30-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45页 |
·光合特征 | 第31-33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33-38页 |
·叶片色素含量 | 第38-41页 |
·叶片光谱参数 | 第41-43页 |
·叶片形态及解剖特征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52页 |
·木质藤本和树木光合能力在两种光环境下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46-47页 |
·叶片色素含量 | 第47-48页 |
·光谱参数及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 第48-50页 |
·形态解剖特征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不同光照条件下木质藤本与树木幼苗竞争关系的研究 | 第52-74页 |
·引言 | 第52-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7页 |
·研究地点和材料 | 第55页 |
·实验设计与幼苗管理 | 第55-56页 |
·实验测定 | 第56页 |
·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9页 |
·木质藤本生长状况 | 第57页 |
·竞争和光照对光合能力的影响 | 第57-59页 |
·竞争和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9-62页 |
·竞争和光照对总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 第62-66页 |
·竞争和光照处理对树木幼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66-69页 |
·讨论 | 第69-74页 |
·木质藤本快速生长的维持机制 | 第69页 |
·木质藤本与树木地上和地下竞争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 第69-71页 |
·木质藤本与树木竞争关系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 | 第71-74页 |
第四章 滇南勐宋热带山地雨林木质藤本多样性研究 | 第74-84页 |
·引言 | 第74页 |
·研究方法 | 第74-76页 |
·样地描述 | 第74-75页 |
·调查方法介绍 | 第75页 |
·统计分析 | 第75-76页 |
·调查结果 | 第76-79页 |
·木质藤本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 第76-77页 |
·木质藤本密度及径级分布 | 第77-78页 |
·攀援机制 | 第78-79页 |
·树木被木质藤本缠绕状况 | 第79页 |
·讨论 | 第79-84页 |
·木质藤本丰富度及与其它地区比较 | 第79-80页 |
·优势种比较 | 第80页 |
·径级分布 | 第80页 |
·攀援方式 | 第80-81页 |
·木质藤本缠绕比例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结术语 | 第84-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附录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