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循环经济对公众参与的法律需求 | 第13-23页 |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的区别 | 第14-15页 |
·循环经济的法律需求 | 第15-17页 |
·对良好秩序的强烈依赖 | 第15页 |
·对制度化信息流的高度重视 | 第15-16页 |
·对最广泛参与的内在要求 | 第16页 |
·对话语民主的全新挑战 | 第16-17页 |
·国内外立法现状 | 第17-21页 |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 第19页 |
·欧盟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公众参与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3页 |
第3章 公众参与对循环经济的法理支持 | 第23-35页 |
·公众参与的缘起及其概念 | 第23-26页 |
·公众参与的缘起 | 第23页 |
·关于公众参与的概念 | 第23-24页 |
·公众参与的定位 | 第24-26页 |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动机分析 | 第26-27页 |
·利益驱动型 | 第26页 |
·信仰驱动型 | 第26-27页 |
·强制参与型 | 第27页 |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 | 第27-29页 |
·消费参与 | 第27-28页 |
·技术参与 | 第28-29页 |
·资源决策参与 | 第29页 |
·公众参与的法理价值 | 第29-35页 |
·公众参与的正义价值 | 第29-33页 |
·公众参与的秩序价值 | 第33-35页 |
第4章 法律文化视野下中西方公众参与的对比分析 | 第35-40页 |
·多元社会与一统国家:参与主体的生成环境迥异 | 第35-37页 |
·社会契约与家国同构:对参与模式理解的巨大差异 | 第37-38页 |
·自治与官本位:参与动机的正常与异化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循环经济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想 | 第40-45页 |
·资源档案制度 | 第40页 |
·信息公开制度 | 第40-41页 |
·政府的信息公开 | 第40-41页 |
·企业的信息公开 | 第41页 |
·听证制度 | 第41-43页 |
·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制度 | 第43-45页 |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