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树突状细胞概述 | 第12-15页 |
|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机制 | 第13页 |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关系 | 第13-15页 |
| ·树突状细胞的的获得和扩增 | 第15页 |
| ·BAK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BAK 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 第16页 |
| ·BAK 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 ·RNAi 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RNAi 的原理 | 第17-19页 |
| ·siRNA 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 ·RNAi 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针对BAK 的siRNA 设计 | 第24-27页 |
| ·siRNA 靶点的选择 | 第24页 |
| ·针对BAK 的siRNA 设计 | 第24-26页 |
| ·BAK 基因的siRNA 作用靶点的选择 | 第25页 |
| ·针对BAK 基因设计siRNA | 第25-26页 |
| ·Oligo DNA 的合成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siRNA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27-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30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27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7-28页 |
| ·主要设备 | 第28页 |
| ·溶液配制 | 第28-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 ·Oligo DNA 进行退火 | 第30-31页 |
| ·psiRNA-hH1neo 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第31-32页 |
| ·psiRNA 质粒酶切检测及回收大片段 | 第32-33页 |
| ·连接 | 第33-34页 |
| ·转化 | 第34页 |
| ·鉴定 | 第34-35页 |
|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 ·psiRNA 质粒酶切鉴定 | 第35-36页 |
| ·转化后重组质粒psi-BAK 的筛选 | 第36-37页 |
| ·siRNA 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siRNA 表达质粒在细胞水平上对BAK 抑制效果的检测 | 第40-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 ·主要材料 | 第40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0-41页 |
| ·主要设备 | 第41页 |
| ·溶液配制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42-43页 |
| ·质粒的纯化 | 第43-44页 |
| ·细胞的培养 | 第44-45页 |
| ·siRNA 表达质粒转染树突状细胞 | 第45页 |
|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45-47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 ·质粒纯化结果 | 第47-48页 |
| ·细胞培养结果 | 第48-49页 |
| ·Western blot 结果 | 第49-50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