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审美意象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建筑中的符号理论的研究内容 | 第15-34页 |
·建筑地域性符号的意义 | 第15-20页 |
·建筑的符号理论意义 | 第20-33页 |
·建筑的功能性 | 第20-26页 |
·建筑的符号性 | 第26-33页 |
·建筑符号性的表现 | 第26-29页 |
·建筑符号性的变化特征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之关系 | 第34-53页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含义与内容 | 第34-45页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内容 | 第34-41页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分类 | 第41-45页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第45-52页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设计的关系 | 第45-50页 |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建筑实例中的应用 | 第53-62页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分析 | 第54-60页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传统文化符号运用总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