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技术管理论文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0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研究的背景第15-16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6页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6-17页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法第17-18页
     ·系统研究方法第18页
   ·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构架第18-19页
     ·研究的思路第18页
     ·研究的内容第18页
     ·研究的构架第18-19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质量风险理论及文献综述第20-29页
   ·风险理论第20-21页
     ·风险的概念第20页
     ·风险的特征第20-21页
     ·风险的分类第21页
   ·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对象第21-23页
     ·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第21-22页
     ·质量风险管理的对象第22-23页
   ·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流程第23-24页
     ·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路第23-24页
     ·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第24页
   ·质量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第24-25页
     ·质量风险的识别第24-25页
     ·质量风险的评价第25页
   ·质量风险的控制第25-26页
   ·质量风险管理文献综述第26-29页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26-27页
     ·质量风险研究现状第27-28页
     ·施工质量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第3章 旋流池项目概述及质量风险管理现状第29-35页
   ·旋流池项目概述第29-30页
     ·旋流池的用途第29页
     ·旋流池的类型第29页
     ·旋流池的构造第29-30页
   ·旋流池项目的施工方法第30-33页
     ·沉井法施工旋流池第30-31页
     ·大开挖法施工旋流池第31页
     ·逆作法施工旋流池第31-32页
     ·大开挖与半逆作组合施工方法第32-33页
     ·施工方法的应用比较第33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现状第33-34页
   ·旋流池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问题第34-35页
第4章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第35-45页
   ·旋流池项目相关方施工质量风险识别第35-38页
     ·建设单位质量风险第35页
     ·勘察单位质量风险第35-36页
     ·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质量风险第36-37页
     ·施工单位质量风险第37-38页
     ·监理单位质量风险第38页
   ·旋流池项目主要质量风险因素的评价与选择第38-45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质量风险因素第38-40页
     ·旋流池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第40-41页
     ·旋流池施工质量风险层次分析评价第41-45页
第5章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的控制研究第45-50页
   ·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的控制组织第45-46页
     ·组织结构第45页
     ·管理职责第45-46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点与控制方法第46-48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依据第46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点第46-47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方法与对策第47-48页
   ·旋流池项目主要质量风险因素的控制方案第48-50页
     ·降水、排水、防水方案第48页
     ·详勘方案第48-49页
     ·基坑支护方案第49页
     ·作业队伍选择第49-50页
第6章 旋流池项目质量风险管理案例研究第50-66页
   ·项目简介第50-51页
     ·项目特点第50页
     ·地理位置及气象特征第50-51页
     ·地质情况第51页
     ·质量等级第51页
   ·旋流池项目总体质量风险控制方案选择第51-53页
     ·沉井施工法第52页
     ·冷冻技术法第52页
     ·大开挖与半逆作组合施工法第52-53页
   ·项目总体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方案分解第53-56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管理第56-64页
     ·施工方案防控要点第56-60页
     ·施工人员组织控制要点第60-61页
     ·结构工程质量风险控制要点第61-64页
   ·旋流池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益第64-66页
     ·工期效益第64页
     ·质量效益第64页
     ·成本效益第64-65页
     ·社会效益第65-6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结论第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70页
硕士期间所获奖励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XML的岩土工程信息数字化研究
下一篇:水处理功能化介孔二氧化钛晶体纤维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