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对照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1.1 红外光谱 | 第16-17页 |
1.1.1 红外光谱的发展 | 第16页 |
1.1.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16-17页 |
1.2 红外成像 | 第17-25页 |
1.2.1 红外成像的原理 | 第17-18页 |
1.2.2 红外成像系统 | 第18-24页 |
1.2.2.1 红外显微镜系统 | 第19页 |
1.2.2.2 检测器 | 第19-20页 |
1.2.2.3 采集方式 | 第20-21页 |
1.2.2.4 测量模式 | 第21-24页 |
1.2.3 红外成像的空间分辨率 | 第24-25页 |
1.2.4 红外成像与其他成像技术的区别 | 第25页 |
1.3 红外图像的数据分析 | 第25-33页 |
1.3.1 红外图像 | 第26页 |
1.3.2 图像预处理 | 第26-27页 |
1.3.3 单变量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1.3.3.1 峰高/峰面积法 | 第27-28页 |
1.3.3.2 峰高比/峰面积比法 | 第28页 |
1.3.4 多元分析技术 | 第28-33页 |
1.3.4.1 主成分分析 | 第28-29页 |
1.3.4.2 独立组分分析 | 第29-30页 |
1.3.4.3 多元曲线分辨 | 第30-32页 |
1.3.4.4 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1.3.4.5 图像定量分析 | 第33页 |
1.4 红外成像的应用 | 第33-36页 |
1.4.1 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33-34页 |
1.4.2 制药方面的应用 | 第34页 |
1.4.3 聚合物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34-35页 |
1.4.4 法庭科学方面的应用 | 第35-36页 |
1.4.5 艺术品鉴定方面的应用 | 第36页 |
1.4.6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3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工作目的 | 第36-37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红外成像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用于聚合物盲样材料微量添加剂的快速识别 | 第38-62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2.2.3 聚合物材料的处理 | 第39-40页 |
2.2.4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 第40页 |
2.2.5 红外成像 | 第40-41页 |
2.2.6 成像数据预处理 | 第41-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9页 |
2.3.1 盲样样品的主体成分识别 | 第42-44页 |
2.3.2 红外成像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用于复杂基质微量组分检测的理论依据 | 第44-45页 |
2.3.3 组分数对MCR结果的影响 | 第45-48页 |
2.3.4 盲样A中微量添加剂的识别 | 第48-55页 |
2.3.5 盲样B中微量添加剂的识别 | 第55-59页 |
2.4 小结 | 第59-62页 |
第三章 红外成像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用于研究聚乳酸/蒙脱土复合材料 | 第62-88页 |
3.1 引言 | 第62-6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4-68页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6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4-65页 |
3.2.3 样品制备 | 第65-67页 |
3.2.3.1 蒙脱土的有机改性 | 第65页 |
3.2.3.2 聚乳酸/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5-67页 |
3.2.4 样品表征 | 第67页 |
3.2.4.1 红外光谱表征 | 第67页 |
3.2.4.2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67页 |
3.2.4.3 差示扫描量热表征 | 第67页 |
3.2.5 红外成像 | 第67-68页 |
3.2.6 成像数据预处理 | 第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6页 |
3.3.1 原材料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68-70页 |
3.3.2 有机蒙脱土的表征 | 第70-71页 |
3.3.3 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表征 | 第71-72页 |
3.3.4 复合材料XRD分析 | 第72-74页 |
3.3.5 PLLA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晶性 | 第74-77页 |
3.3.6 红外成像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用于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77-86页 |
3.3.6.1 新建立MCR方法的稳健性评估 | 第77-83页 |
3.3.6.2 复合材料中不同晶型聚乳酸的识别 | 第83-86页 |
3.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4.1 结论 | 第88页 |
4.2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9-100页 |
附件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