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园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8页 |
| ·现实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及资源、环境压力 | 第9-11页 |
| ·传统工业园区的弊端及生态产业园的实践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生态产业园 | 第13-15页 |
| ·网络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6-18页 |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8-27页 |
| ·生态产业园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8-20页 |
| ·产业生态学理论 | 第20-21页 |
| ·生态产业园网络结构的研究 | 第21-23页 |
| ·网络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 | 第23-24页 |
| ·网络效应的研究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7页 |
| 3 生态产业园的网络结构分析 | 第27-42页 |
| ·生态产业园的目标及网络基本组成要素 | 第27-30页 |
| ·生态产业园的网络层次——CSP模型 | 第30-33页 |
| ·核心网络 | 第31页 |
| ·辅助网络 | 第31-32页 |
| ·外围网络 | 第32-33页 |
| ·生态产业园的网络结构 | 第33-38页 |
| ·强联结(strong ties) | 第33-35页 |
| ·网络密度(density) | 第35-37页 |
| ·网络中心性(centrality)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2页 |
| 4 生态产业园网络结构的效应分析 | 第42-58页 |
| ·强联结的效应机制 | 第42-48页 |
| ·经济效应 | 第42-46页 |
| ·社会和环境效应 | 第46-47页 |
| ·副产品交换风险及周期性风险 | 第47页 |
| ·创新动力受到制约 | 第47-48页 |
| ·基于网络密度的效应 | 第48-53页 |
| ·副产品或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 第49-50页 |
| ·信息等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 | 第50-51页 |
| ·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 第51-53页 |
| ·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 | 第53页 |
| ·网络中心性的效应 | 第53-56页 |
| ·资源配置能力 | 第53-54页 |
| ·网络收益的额外净损失 | 第54-55页 |
| ·集散与非集散节点退出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5 贵港生态产业园案例分析 | 第58-65页 |
| ·贵港生态产业园基本情况及网络结构 | 第58-60页 |
| ·贵港生态产业园网络结构的正效应 | 第60-62页 |
| ·贵港生态产业园网络结构的负效应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6 生态产业园网络治理的一些建议 | 第65-70页 |
| ·基于强联结的网络治理 | 第65-67页 |
| ·基于网络密度的网络治理 | 第67-68页 |
| ·基于网络中心性的网络治理 | 第68-70页 |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