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衰老过程中超弱发光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 ·叶片衰老的特征和机理 | 第8-13页 | 
| ·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的改变 | 第8-9页 | 
| ·叶片衰老过程中物质代谢的改变 | 第9-11页 | 
| ·叶片衰老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 | 第11-12页 | 
| ·叶片衰老机理的几种假说 | 第12-13页 | 
| ·叶片衰老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生物的超弱发光 | 第14-16页 | 
| 第2章 实验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16-19页 | 
| ·微弱发光测量仪 | 第16页 | 
| ·WFZ-3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16-17页 | 
| ·其它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生化指标的测量方法 | 第17-19页 | 
| ·脂氧合酶活性的测定 | 第17页 | 
|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 第17-18页 | 
|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 第3章 袋鼠花叶片衰老过程中的超弱发光研究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自身发光强度的测定 | 第20页 | 
| ·延迟发光曲线的测定 | 第20-21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 ·自身发光强度的变化 | 第21-24页 | 
| ·延迟发光的变化 | 第24-25页 | 
| ·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 | 第25-26页 | 
|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6-27页 | 
|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30页 | 
| 第4章 温度对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 | 第30-38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温度的调制方法 | 第31-32页 | 
| ·延迟发光曲线的测定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延迟发光的变化 | 第32-35页 | 
|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 ·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5章 外源H_2O_2对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 | 第38-46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 ·延迟发光衰减曲线的变化 | 第39-43页 | 
| ·延迟发光衰减参数的变化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