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3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 第14-57页 |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理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 第14-30页 |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4页 |
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信号的传递 | 第14-16页 |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理及其与受体的关系 | 第16-17页 |
胰岛素抵抗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 第17-20页 |
胰岛素受体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 | 第21-24页 |
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思路和方法 | 第30-40页 |
胰岛素抵抗研究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地位 | 第30-31页 |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的现代研究 | 第31-35页 |
中医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消渴病从肝胃郁热论治的理论探讨 | 第40-50页 |
肝、胃的生理功能 | 第40-41页 |
消渴病肝胃郁热证产生的机制 | 第41-43页 |
肝胃郁热发展形成上、中、下三消 | 第43-44页 |
肝胃郁热形成消渴病的病理产物痰湿、瘀血 | 第44页 |
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病程中的演变 | 第44-45页 |
肝胃郁热是消渴病燥热的重要表现 | 第45-46页 |
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中的临床表现 | 第46-47页 |
清除消渴病燥热因素的重要治法—清泻肝胃郁热 | 第47-48页 |
清泻肝胃郁热治疗消渴病的可能作用机制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50-57页 |
利胆作用及其对胆道系统疾病的治疗 | 第50页 |
保护胰腺作用及其对胰腺疾病的治疗 | 第50-51页 |
保护胃粘膜和调整小肠运动作用及其对胃肠疾病的治疗 | 第51-52页 |
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及其对肝脏疾病的治疗 | 第52页 |
调节血脂作用及其对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 第52-53页 |
调节新陈代谢作用及其对糖尿病的影响 | 第5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第二部分 加味大柴胡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 第57-77页 |
前言 | 第57-5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结果 | 第61-70页 |
讨论 | 第70-77页 |
第三部分 加味大柴胡颗粒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77-98页 |
一、 加味大柴胡颗粒改善OLETF大鼠胰岛素抵抗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77-88页 |
前言 | 第77-7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8-80页 |
结果 | 第80-84页 |
讨论 | 第84-88页 |
二、 加味大柴胡颗粒对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降糖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88-98页 |
前言 | 第88-8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9-91页 |
结果 | 第91-95页 |
讨论 | 第95-98页 |
结语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历 | 第102-104页 |
附图 | 第10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