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机制--从中美比较看我国有关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导言第7页
第一章 上市公司收购的范畴论第7-10页
 1.1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内涵第7-9页
  1.1.1 英美法系主要词源辨析第7-8页
  1.1.2 国内研究观点第8页
  1.1.3 本文界定第8-9页
 1.2 上市公司收购外延简述第9-10页
第二章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客观基础的中美比较第10-14页
 2.0 引言第10页
 2.1 发展简史比较第10-11页
 2.2 所涉公司素质比较第11-12页
 2.3 市场环境比较第12-13页
 2.4 收购动机比较第13页
 2.5 政府作用比较第13页
 2.6 结论第13-14页
第三章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中美比较第14-25页
 3.0 引言第14-15页
 3.1 具体内容与条文诠释——微观比较第15-22页
  3.1.1 关于大宗持股及大宗持股变动第15-17页
  3.1.2 关于“收购人”的界定第17-18页
  3.1.3 关于要约收购第18-20页
  3.1.4 关于部分要约收购第20-21页
  3.1.5 关于强制收购第21-22页
 3.2 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及其完整性——中观比较第22-23页
  3.2.1 内在逻辑比较第22-23页
  3.2.2 价值取向比较第23页
  3.2.3 内容完整性比较第23页
 3.3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构成——宏观比较第23-25页
 3.4 结论第25页
第四章 比较分析的结论及问题的提出第25-27页
 4.1 比较分析的结论第25-26页
 4.2 问题的提出第26-27页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演进的系统基模——问题的奥秘第27-31页
 5.0 引言第27页
 5.1 “系统基模”理论简述第27-28页
  5.1.1 动态性复杂第27-28页
  5.1.2 系统基模第28页
  5.1.3 系统基模的基本元件第28页
 5.2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演进的系统基模第28-31页
  5.2.1 该项制度的“动态性复杂”第28-29页
  5.2.2 对该项制度系统基模的两种主观假定第29页
  5.2.3 现实中我国该项制度的系统基模第29-30页
  5.2.4 我国该项制度应当遵循的系统基模第30-31页
第六章 形成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机制第31-37页
 6.0 引言第31-32页
 6.1 寻找“根本解”第32-35页
  6.1.1 “根本解”的针对性第32页
  6.1.2 “根本解”的功能性第32-34页
  6.1.3 “根本解”及其可行性第34-35页
 6.2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机制第35-37页
  6.2.1 完善机制第35页
  6.2.2 现阶段完善该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后记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投资的法律特征及法律规制
下一篇:构建规范的地方税体系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