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豆制品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0-13页 |
2 SBR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3 SBR与豆制品废水的整合 | 第18-2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21-22页 |
1.1.1 废水 | 第21页 |
1.1.2 活性污泥 | 第21页 |
1.1.3 其它主要材料 | 第21-22页 |
1.2 试验装置 | 第22页 |
1.3 试验内容与设计 | 第22-25页 |
1.3.1 豆制品废水的化学絮凝研究 | 第22页 |
1.3.2 曝气时间对SBR运行的影响研究 | 第22页 |
1.3.3 曝气方式对SBR运行的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1.3.4 PAC对SBR运行的影响研究 | 第23-24页 |
1.3.4.1 静态系统中PAC吸附性能研究 | 第23-24页 |
1.3.4.2 动态系统中PAC添加量的确定 | 第24页 |
1.3.4.3 PAC-SBR系统与SBR系统的运行比较研究 | 第24页 |
1.3.5 SBR运行中污泥膨胀的防治 | 第24-25页 |
1.4 测定方法 | 第25页 |
1.4.1 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1.4.2 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1.5 数学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5-41页 |
2.1 豆制品废水的化学絮凝特征 | 第25-27页 |
2.2 曝气时间对SBR运行的影响 | 第27-31页 |
2.2.1 曝气时间对出水COD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2 SBR系统中COD降解动力学特征 | 第28-31页 |
2.2.2.1 高基质下的零级反应动力学关系 | 第29页 |
2.2.2.2 低基质下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 | 第29-31页 |
2.3 曝气方式对SBR运行的影响 | 第31-34页 |
2.4 冲击负荷对SBR运行的影响 | 第34-35页 |
2.5 PAC对SBR运行的影响 | 第35-39页 |
2.5.1 静态系统中PAC的吸附性能 | 第35-36页 |
2.5.2 动态系统中PAC浓度对SBR运行的影响 | 第36-37页 |
2.5.3 PAC-SBR系统与SBR系统的运行比较 | 第37-39页 |
2.6 SBR系统中污泥膨胀的防治 | 第39-41页 |
3 结论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