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研究

导论第1-29页
第一章 农村工业化理论第29-45页
 一、 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分析第30-33页
 二、 工业化与农村工业第33-37页
 三、 农村工业化的理论内涵及特点第37-41页
 四、 农村工业化的本质第41-42页
 五、 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阶段第42-45页
第二章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区际差异第45-65页
 一、 区际差异的理论分析第45-48页
 二、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差异第48-54页
 三、 发达国家解决区际发展差异的经验与启示第54-59页
 四、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后发优势”第59-65页
第三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第65-89页
 一、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现状分析第65-72页
 二、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特征第72-74页
 三、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第74-77页
 四、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第77-89页
第四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中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和培育第89-108页
 一、 发展极与增长极理论第89-91页
 二、 经济增长点的理论内涵第91-92页
 三、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分析第92-94页
 四、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中经济增长点的选择第94-102页
 五、 西部农村工业化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点第102-108页
第五章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第108-123页
 一、 关于产权界定问题第108-110页
 二、 乡镇企业产权关系分析第110-117页
 三、 与法人财产制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第117-118页
 四、 推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第118-123页
第六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中的产业结构转换第123-145页
 一、 产业结构转换理论第123-124页
 二、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第124-125页
 三、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分析第125-127页
 四、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第127-129页
 五、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的特征第129-131页
 六、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的选择与调整第131-133页
 七、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的产业协调和区域协调第133-136页
 八、 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第136-145页
第七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与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第145-161页
 一、 区域政策对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推进第145-149页
 二、 地方政府对农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第149-150页
 三、 社区政府推动农村工业化的财政机制第150-152页
 四、 建立稳定的西部地区政府投入增长机制第152-161页
第八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中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第161-182页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第161-163页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式及区域转移第163-165页
 三、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第165-167页
 四、 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第167-169页
 五、 依托小城镇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第169-182页
第九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中的民营企业发展第182-205页
 一、 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突破第182-184页
 二、 民营经济的内涵第184-185页
 三、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85-187页
 四、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187-196页
 五、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第196-199页
 六、 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村的民营企业第199-205页
第十章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中的对内对外经济开放第205-220页
 一、 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第205-206页
 二、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发展吸引外资、内资的理论选择第206-208页
 三、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第208-215页
 四、 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有效利用外资的主要标准第215-216页
 五、 扩大对内对外经济开放,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第216-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25页
后记第225-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老年人口在业研究
下一篇: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