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人侵害债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三、论证的结构和范围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概述 | 第13-20页 |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比较法考察 | 第14-20页 |
(一) 大陆法系 | 第15-17页 |
(二) 英美法系 | 第17-18页 |
(三) 启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侵权责任法》第2 条的解读 | 第20-29页 |
一、《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的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二、《侵权责任法》第2 条第1 款的解读 | 第21-25页 |
(一) “民事权益”的法理解析 | 第21-22页 |
(二) 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性质 | 第22-25页 |
(三) “民事权益”可以包括债权法益 | 第25页 |
三、《侵权责任法》第2 条第2 款的解读 | 第25-27页 |
四、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制度价值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9-42页 |
一、权利与法益的区分保护 | 第29-33页 |
(一) 域外法保护模式 | 第29-31页 |
(二) 《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模式 | 第31-32页 |
(三) 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应当设置限制条件的理由 | 第32-33页 |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限制条件 | 第33-36页 |
(一) 限于故意 | 第33-35页 |
(二) 限于违背善良风俗的行为 | 第35-36页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其他构成要件 | 第36-39页 |
(一) 债权法益损害 | 第37页 |
(二) 因果关系 | 第37-39页 |
四、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适用及其具体化 | 第39-42页 |
(一) 第三直接侵害债权 | 第39-40页 |
(二) 第三人间接侵害债权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与相关救济制度 | 第42-45页 |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与违约责任 | 第42-43页 |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与代偿请求权 | 第43页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与债权保全制度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