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工作介绍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 第2章 下一代网络业务管理研究综述 | 第18-35页 |
| ·下一代网络概述 | 第18-22页 |
| ·NGN功能体系结构 | 第20-21页 |
| ·NGN管理体系结构 | 第21-22页 |
| ·下一代网络业务层 | 第22-23页 |
| ·下一代网络业务管理 | 第23-25页 |
| ·NGN业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24-25页 |
| ·NGN业务管理的基本需求 | 第25页 |
| ·NGN业务管理研究现状和相关技术 | 第25-29页 |
| ·ITU-T | 第25-26页 |
| ·ETSI | 第26-27页 |
| ·IETF | 第27页 |
| ·TMF | 第27-28页 |
| ·NGI的业务管理 | 第28页 |
| ·策略技术 | 第28-29页 |
| ·下一代网络业务管理研究方向 | 第29-30页 |
| ·术语说明 | 第30-33页 |
| ·业务管理与网络管理 | 第31-32页 |
| ·业务管理与功能属性 | 第32页 |
| ·业务管理和电信业务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第3章 NGN通用业务管理模型研究 | 第35-62页 |
| ·NGN通用业务管理模型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 ·NGN通用业务管理模型的基本要求 | 第36-37页 |
| ·业务管理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37-39页 |
| ·TMN业务管理模型 | 第38页 |
| ·TMF-NGOSS业务管理模型 | 第38-39页 |
| ·TINA-C业务管理模型 | 第39页 |
| ·其他业务管理模型 | 第39页 |
| ·业务管理模犁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39-41页 |
| ·分层划分法 | 第40页 |
| ·技术中立原则 | 第40页 |
| ·流程与实体分离的原则 | 第40-41页 |
| ·多视点的描述方法 | 第41页 |
| ·NGN通用业务管理分层模型的研究 | 第41-46页 |
| ·USMM分层描述 | 第41-43页 |
| ·网络可用性指标 | 第43-46页 |
| ·NGN业务管理角色模型 | 第46-49页 |
| ·业务管理角色定义 | 第46-49页 |
| ·业务管理角色关系 | 第49页 |
| ·NGN业务管理信息模型 | 第49-52页 |
| ·NGN业务管理提供模型 | 第52-56页 |
| ·运营视点 | 第52-53页 |
| ·执行视点 | 第53-54页 |
| ·开发视点 | 第54-55页 |
| ·操作视点 | 第55页 |
| ·业务管理全模型描述 | 第55-56页 |
| ·通用业务管理对象的设计 | 第56-58页 |
|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第4章 支持开放和重用的NGN业务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 第62-87页 |
| ·NGN业务管理应用场景描述 | 第62-63页 |
| ·场景一 | 第62-63页 |
| ·场景二 | 第63页 |
| ·相关技术介绍 | 第63-66页 |
| ·软件构件技术和领域工程 | 第63-64页 |
|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 第64-66页 |
| ·支持开放和重用的业务管理体系结构模型-SOR-SMA | 第66-68页 |
| ·基于构件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系统的优势 | 第66页 |
| ·SOR-SMA | 第66-68页 |
| ·业务管理属性分析和描述 | 第68-73页 |
| ·上下文模型 | 第68-69页 |
| ·业务管理属性分析 | 第69-70页 |
| ·业务管理属性描述 | 第70-73页 |
| ·业务管理构件 | 第73-77页 |
| ·定义和分类 | 第73-75页 |
| ·业务管理业务的分类 | 第75-77页 |
| ·业务管理属性、业务、构件的关系 | 第77-78页 |
| ·形式化定义-一致性分析和验证 | 第78-83页 |
| ·基于Z语言的形式规约 | 第78-79页 |
| ·SOR-SMA的Z规约 | 第79-83页 |
| ·业务管理业务实例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第5章 NGN业务管理系统实现的若干问题研究 | 第87-119页 |
| ·NGN管理业务与控制业务的比较 | 第87-88页 |
| ·业务管理业务提供概念模型 | 第88-90页 |
| ·业务管理业务逻辑执行环境 | 第90-97页 |
| ·MSLEE结构 | 第91-93页 |
| ·业务管理业务的双逻辑 | 第93-95页 |
| ·基于策略的管理级别控制 | 第95-97页 |
| ·业务管理执行环境性能分析 | 第97-115页 |
| ·构件复用频度计算 | 第97-98页 |
| ·业务管理的可靠性保证 | 第98-99页 |
| ·基于Petri网的模型分析 | 第99-105页 |
| ·仿真实验 | 第105-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 第6章 业务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 | 第119-129页 |
| ·软件质量评价 | 第119-120页 |
| ·业务管理质量的定义 | 第120页 |
| ·面向SLA的业务管理指标 | 第120-122页 |
| ·业务管理质量的指标选取 | 第120-121页 |
| ·业务管理质景指标体系 | 第121-122页 |
| ·业务管理质量的模糊评价 | 第122-127页 |
| ·模糊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122-123页 |
| ·模糊评价方法 | 第123-124页 |
| ·模糊评价举例 | 第124-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29-132页 |
| ·论文总结和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30-132页 |
| 主要缩略语和中英文对照 | 第132-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