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21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开关器件的发展 | 第8页 |
| ·软开关技术的发展 | 第8-9页 |
| ·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应用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20页 |
| ·通信电源系统现状研究 | 第10-13页 |
| ·先进通信电源系统研究 | 第13-17页 |
| ·先进通信电源技术发展方向研究 | 第17-20页 |
| ·论文的总体构架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先进通信电源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 | 第21-26页 |
| ·交流配电单元 | 第21-22页 |
| ·整流部分 | 第22页 |
| ·直流配电单元 | 第22页 |
| ·蓄电池组 | 第22-24页 |
| ·蓄电池结构 | 第22-23页 |
| ·工作原理 | 第23页 |
| ·充电特性 | 第23页 |
| ·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素 | 第23-24页 |
| ·监控系统 | 第24-26页 |
| ·监控系统结构 | 第24页 |
| ·监控组网方式 | 第24页 |
| ·对监控系统的要求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先进通信电源系统的应用研究——中兴通信电源系统 | 第26-35页 |
| ·中兴整流器技术 | 第26-29页 |
| ·工作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中兴整流器技术特点 | 第27-29页 |
| ·中兴组合电源系统特点 | 第29-32页 |
| ·可靠的三级防雷网络 | 第29-30页 |
| ·后台监控技术 | 第30-31页 |
| ·完善的蓄电池管理 | 第31-32页 |
| ·组网方式 | 第32-35页 |
| ·串口方式 | 第32页 |
| ·MODEM 方式 | 第32页 |
| ·J10 机方式 | 第32-33页 |
| ·SCM 方式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黑龙江电力电源系统应急专项预案设计 | 第35-42页 |
| ·总则 | 第35-36页 |
| ·编制目的 | 第35页 |
| ·编制依据 | 第35页 |
| ·适用范围 | 第35页 |
| ·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 ·组织机构和职责 | 第36-37页 |
| ·应急指挥部 | 第36页 |
|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 第36页 |
|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 第36页 |
| ·应急专家组 | 第36-37页 |
| ·专业应急工作组 | 第37页 |
| ·通信系统中断事件应急工作组主要职责 | 第37页 |
| ·应急分级 | 第37-39页 |
| ·分级原则 | 第37-38页 |
| ·应急预警 | 第38-39页 |
|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和工作流程 | 第39-40页 |
|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 第39页 |
| ·预案启动的工作流程 | 第39-40页 |
| ·应急处理预案 | 第40-41页 |
| ·预案一 | 第40页 |
| ·预案二 | 第40页 |
| ·预案三 | 第40-41页 |
| ·技术保障 | 第41页 |
| ·技术保障 | 第41页 |
| ·装备保障 | 第41页 |
| ·人员保障 | 第41页 |
| ·抢修及协调 | 第41页 |
| ·信息汇报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