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创新研究
| 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我国推出反向抵押贷款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2 国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分析 | 第14-25页 |
|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分析 | 第14-18页 |
| ·历史背景 | 第14页 |
| ·主要产品 | 第14-17页 |
| ·监管经验 | 第17-18页 |
| ·英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分析 | 第18-20页 |
| ·历史背景 | 第18-19页 |
| ·主要产品 | 第19-20页 |
| ·监管经验 | 第20页 |
| ·加拿大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分析 | 第20-21页 |
| ·新加坡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分析 | 第21-22页 |
| ·国外经验总结 | 第22-25页 |
| ·是老龄化社会的产物 | 第22页 |
| ·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 | 第22-23页 |
| ·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 第23-24页 |
| ·强化监管和风险控制 | 第24页 |
| ·注意吸引私营机构参与 | 第24-25页 |
| 3 我国推出反向抵押贷款的条件分析 | 第25-38页 |
| ·我国家庭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 ·我国养老保障情况 | 第27-29页 |
| ·老年群众养老金不足 | 第27-28页 |
| ·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 | 第28-29页 |
| ·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 第29-30页 |
| ·金融机构需要寻找新的投向 | 第29页 |
|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 | 第29-30页 |
| ·法律法规分析 | 第30-31页 |
| ·风险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 ·信用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 ·市场风险分析 | 第32-33页 |
| ·操作风险分析 | 第33-38页 |
| 4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组织模型与产品定价 | 第38-48页 |
|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组织模型 | 第38-40页 |
| ·关于产品属性和组织模式的讨论 | 第38-39页 |
| ·贷款机构的选择 | 第39-40页 |
| ·经营方式的确立 | 第40页 |
|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定价 | 第40-48页 |
| ·无赎回权产品的定价 | 第41-42页 |
| ·有赎回权产品的定价 | 第42-48页 |
| 5 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对策思路 | 第48-58页 |
|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 第48页 |
| ·大力开展产品创新 | 第48-49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 ·吸引多种机构参与 | 第50-51页 |
| ·加强相关风险管理 | 第51-58页 |
| ·利率风险管理 | 第51-52页 |
| ·长寿风险管理 | 第52-53页 |
| ·房价风险管理 | 第53-55页 |
|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管理 | 第55-58页 |
| 基本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详细摘要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