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 ·玉米的起源、进化及地方品种的形成 | 第16-23页 |
| ·玉米的起源 | 第16-18页 |
| ·玉米的进化与传播 | 第18-22页 |
| ·玉米地方品种的形成及种质的分布 | 第22-23页 |
| ·玉米地方品种的收集与整理 | 第23-24页 |
| ·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 | 第24-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 ·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 | 第30-33页 |
| ·玉米种族概念的界定 | 第30页 |
| ·玉米种族划分的方法与依据 | 第30页 |
| ·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 | 第30-33页 |
| ·玉米种族划分的意义 | 第33页 |
| ·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34-36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34-35页 |
| ·本研究的核心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 第36-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研究材料 | 第38页 |
| ·性状调查 | 第38-39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 ·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性状观测值 | 第40-41页 |
| ·表型性状观测值的频率分布 | 第41-42页 |
| ·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 第42-49页 |
| ·讨论 | 第49-52页 |
|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评价 | 第49页 |
| ·性状表型多样性的特性分布 | 第49-50页 |
| ·试验条件对特定性状表型多样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群体结构分析 | 第52-74页 |
| ·研究材料 | 第53-55页 |
| ·研究材料 | 第53-54页 |
| ·样品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54-55页 |
| ·分析方法 | 第55-59页 |
| ·研究材料的基因型鉴定 | 第55-58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8页 |
| ·聚类分析 | 第58-59页 |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 ·遗传多样性 | 第59-62页 |
| ·聚类分析 | 第62-63页 |
| ·群体结构 | 第63-67页 |
| ·亚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74页 |
|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68-69页 |
| ·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 | 第69页 |
| ·不同类型SSR标记在检测遗传多样性上的差异 | 第69-71页 |
|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 | 第71页 |
|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 | 第71页 |
| ·亚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71-74页 |
| 第五章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 | 第74-9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 ·研究材料 | 第75页 |
| ·性状调查 | 第75页 |
| ·性状观测值的主成成分分析 | 第75页 |
| ·种族划分 | 第75页 |
| ·综合生育期性状的构建 | 第75-7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6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76-78页 |
| ·种族划分 | 第78-80页 |
| ·9个玉米种族的确定 | 第80-82页 |
| ·9个玉米种族的表型特征 | 第82-86页 |
| ·讨论 | 第86-90页 |
| ·基于表型的玉米种族划分 | 第86-87页 |
| ·我国的玉米种族 | 第87-88页 |
| ·我国玉米种族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 第88-89页 |
| ·我国玉米的引种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90-9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 ·研究材料 | 第91页 |
| ·微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91页 |
| ·微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1-9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2-95页 |
|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微核心种质构建 | 第92页 |
| ·微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 第92-95页 |
| ·讨论 | 第95-9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6-98页 |
| ·中国玉米核心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 | 第96页 |
| ·中国玉米核心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96页 |
| ·中国玉米核心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 | 第96页 |
|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 | 第96-97页 |
|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微核心种质 | 第97-98页 |
| 附表1 846份玉米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划分 | 第98-106页 |
| 附表2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微核心种质 | 第106-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4页 |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