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9页
   ·功能薄膜材料第11-25页
     ·功能薄膜特点与应用第11-12页
     ·无机功能薄膜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第12-13页
     ·无机功能薄膜材料的主要制备技术第13-14页
     ·有机功能薄膜第14页
     ·有机功能薄膜的制备技术第14-18页
     ·无机/有机功能杂化材料研究进展第18-19页
     ·有机/无机杂化功能薄膜第19-20页
     ·纳米有机-无机复合功能薄膜的特点第20-21页
     ·纳米有机-无机复合功能薄膜的制备方法第21-24页
     ·功能薄膜的表征方法第24-25页
   ·二氧化锆的概述第25-29页
     ·二氧化锆性质第25-26页
     ·二氧化锆的制备方法第26-28页
     ·二氧化锆的用途第28页
     ·二氧化锆的表征方法第28-29页
   ·光致变色材料第29-32页
     ·光致变色聚合物第29-30页
     ·光致变色化合物第30页
     ·光致变色无机物第30-31页
     ·光致变色的应用第31-32页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第32-36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和特点第32-33页
     ·Keggin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第33-34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表征手段第34-36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构与性能第36-37页
   ·聚苯乙烯(PSt)的结构与性能第37-38页
   ·选题思想第38-39页
第2章 胶态二氧化锆纳米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第39-53页
   ·前言第39-40页
   ·实验部分第40-42页
     ·试剂第40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合成第40页
     ·锆溶胶的制备第40-41页
     ·PMMA/ZrO_2混合溶胶的制备第41页
     ·PMMA/ZrO_2复合膜的浸渍/提拉法制备第41页
     ·PMMA/ZrO_2复合膜的表征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锆凝胶的结晶性能分析第42页
     ·红外光谱第42-43页
     ·溶剂萃取结果第43-44页
     ·透光性能第44-46页
     ·光致发光性能第46-48页
     ·热重分析第48-4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9-5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第3章 含氧化锆纳米晶的聚苯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第53-65页
   ·前言第53-54页
   ·实验部分第54-55页
     ·实验原料第54页
     ·PSt/ZrO_2混合溶胶的制备第54页
     ·浸渍/提拉法制备PSt/ZrO_2复合膜第54-55页
     ·PSt/ZrO_2复合膜的表征手段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第55-56页
     ·红外光谱图分析第56-57页
     ·溶剂萃取结果分析第57-58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58-59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59-60页
     ·折光率分析第60-62页
     ·聚苯乙烯/ZrO_2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羧甲基纤维素/Keggin结构磷钨酸复合膜合成、表征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第65-75页
   ·前言第65-67页
   ·实验部分第67-68页
     ·试剂及仪器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4页
     ·红外光谱(FTIR)第68-69页
     ·X-射线衍射谱(XRD)第69-70页
     ·复合膜的光致变色行为研究第70-72页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图(ESR)第72页
     ·循环伏安法(CV)分析第72-73页
     ·热稳定性能的分析(TGA)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Keggin结构磷钼酸与甲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不可逆性的研究第75-85页
   ·前言第75-76页
   ·实验部分第76-77页
     ·试剂与仪器第76页
     ·实验过程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3页
     ·X-射线衍射谱图(XRD)分析第77页
     ·红外光谱图第77-79页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图分析(ESR)第79-80页
     ·光致不可逆变色分析第80-81页
     ·循环伏安法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个人简历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偶对近似和矩方法对空间性生态学中性比率和有性生殖维持的研究
下一篇:高温超导悬浮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电磁力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