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25页 |
1 PCV病原学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分类地位及形态 | 第10-11页 |
·PCV理化特性 | 第11页 |
·细胞培养特性 | 第11-12页 |
2 PCV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2-14页 |
·PCV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PCV编码蛋白及其功能 | 第13-14页 |
3 猪圆环病毒基因的复制与转录 | 第14-16页 |
·复制 | 第14-15页 |
·转录 | 第15-16页 |
4 致病机理 | 第16-18页 |
5 PCV的流行病学 | 第18-20页 |
·PCV国外流行状况 | 第18-19页 |
·PCV国内流行状况 | 第19-20页 |
6 PCV病毒的检测技术 | 第20-23页 |
·PCV抗原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病毒分离及电镜观察 | 第20页 |
·PCR技术 | 第20-21页 |
·免疫组织化学试验 | 第21页 |
·核酸探针及原位杂交 | 第21-22页 |
·病毒抗体的检测技术 | 第22-23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22页 |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22页 |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 | 第22-23页 |
7 防制策略 | 第23-24页 |
8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5-60页 |
1 材料 | 第25-28页 |
·病毒 | 第25页 |
·病毒增殖用细胞 | 第25-26页 |
·基因工程载体、菌株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28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 方法 | 第28-36页 |
·PK-15细胞准备 | 第28-29页 |
·病毒培养 | 第29页 |
·PCR鉴定 | 第29-30页 |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29页 |
·病毒DNA提取 | 第29-30页 |
·PCR反应 | 第30页 |
·电泳检测 | 第30页 |
·全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30-31页 |
·全基因序列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0-31页 |
·全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31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1-32页 |
·DH5α感受态细菌的制备 | 第32-33页 |
·PCR产物与pMD18-T载体链接 | 第33页 |
·连接物的转化 | 第33页 |
·碱裂解法小量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4页 |
·序列测定 | 第34页 |
·PCV基因组序列的获取 | 第34-35页 |
·7株分离株全基因组特性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54页 |
·病毒培养 | 第36页 |
·分离毒株的PCR检测 | 第36页 |
·7株PCV2全基因组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测序结果 | 第38-42页 |
·PCV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42-44页 |
·PCV2的ORF1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44-48页 |
·PCV2的ORF2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48-52页 |
·PCV2 ORF2基因亲水性分析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60页 |
·流行毒株的PCR检测 | 第54-55页 |
·病毒培养 | 第55-56页 |
·PCV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56-57页 |
·ORF1与ORF2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ORF2基因亲水性分析和抗原表位分析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