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摘要第1-3页
SUMMARY第3-7页
1 导言第7-12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7-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9-10页
     ·论文框架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0-12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2-17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内涵第12-13页
   ·小额信贷理论第13-14页
   ·社区发展基金概述第14-15页
   ·三者的内在联系第15-17页
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7-25页
   ·国外发展现状第17-18页
   ·国内发展现状第18-25页
     ·安徽霍山县中荷扶贫项目社区基金第18-20页
     ·四川仪陇昆山村发展协会互助基金第20-23页
     ·山西临县龙水头村扶贫基金第23-25页
4 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发展概况第25-33页
   ·甘肃省减贫的成效第25-27页
     ·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第25-26页
     ·调整农业结构,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良好第26页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第26-27页
     ·推广科教扶贫,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第27页
     ·移民搬迁,劳务输出取得良好效果第27页
   ·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概况第27-33页
     ·基金产生背景第28-30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定位第30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分阶段策略与思路第30-31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实施步骤第31-33页
5 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分析第33-49页
   ·徽县文池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第33-37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第33-35页
     ·文池村调查问卷分析第35-37页
   ·张家川县高山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第37-41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第37-38页
     ·高山村调查问卷分析第38-41页
   ·张家川县长宁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第41-44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第41-42页
     ·长宁村调查问卷分析第42-44页
   ·文池、高山、长宁村对比分析第44-46页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效益第46-49页
     ·解决农户资金紧缺的困难第46-47页
     ·创新了扶贫开发模式第47页
     ·提高了农户的自我管理能力第47-49页
6 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政策建议第49-56页
   ·制约“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发展的障碍因素第49-51页
     ·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风险防范能力第49页
     ·管理制度不完善第49-50页
     ·资金来源单一,项目设定不准确第50页
     ·干群观念难以转变第50-51页
     ·管理人员能力欠缺第51页
   ·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的政策建议第51-56页
     ·强化市场化运作第51页
     ·加快监管框架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51-52页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第52页
     ·建立监测评价与指标体系第52-53页
     ·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与正规金融合作第53-54页
     ·提高农户应对市场的能力第54页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管理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项目户调查问卷第62-65页
附录:非项目户调查问卷第65-67页
个人简介第67-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公司技术扩散与中国西部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