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引言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唐菖蒲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唐菖蒲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唐菖蒲的光合特性 | 第11页 |
·唐菖蒲切花生产的现状 | 第11页 |
·关于唐菖蒲新球中营养物质积累的研究 | 第11-12页 |
·植物光合特性研究的相关成果 | 第12-19页 |
·光合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植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 第13页 |
·影响植物的光合特性的环境因子 | 第13-17页 |
·影响植物的光合特性的内部因子 | 第17-18页 |
·其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所面对的问题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20页 |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 | 第20-22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地点与环境概况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处理 | 第22-23页 |
·播期试验 | 第22页 |
·遮荫试验 | 第22页 |
·温度试验-微环境法 | 第22-23页 |
·切花试验 | 第23页 |
·新球养分积累试验 | 第2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5页 |
·光合性能的测定 | 第23页 |
·PSⅡ光化学效率(Fv/Fm)的测定 | 第23-24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唐菖蒲生育后期新球中可溶糖、淀粉的测定 | 第24页 |
·考株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6-68页 |
·唐菖蒲的光合特性 | 第26-39页 |
·唐菖蒲光合作用的光强效应 | 第26页 |
·唐菖蒲光合作用的温度效应 | 第26-30页 |
·唐菖蒲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 | 第30-36页 |
·唐菖蒲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 | 第36-39页 |
·不同栽培措施、环境对唐菖蒲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9-60页 |
·温室栽培对唐菖蒲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9-42页 |
·遮荫对唐菖蒲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2-51页 |
·播期处理对唐菖蒲光合特性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 第51-55页 |
·唐菖蒲生育后期霜、冻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5-60页 |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鲜切花的影响 | 第60-62页 |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鲜切花质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切花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唐菖蒲新球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 第62-68页 |
·唐菖蒲新球中干物质积累、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62页 |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新球中干物质、水分含量的影响 | 第62-66页 |
·唐菖蒲新球中可溶性糖、淀粉的动态变化 | 第66页 |
·不同栽培处理对唐菖蒲新球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66-68页 |
4.讨论 | 第68-72页 |
·唐菖蒲对冀西北坝上高原高光强、低温气候类型的适应性 | 第68页 |
·生态条件对唐菖蒲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唐菖蒲新球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 第70-71页 |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新球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5.结论 | 第72-74页 |
·唐菖蒲的光合特性 | 第72页 |
·霜、冻对唐菖蒲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2页 |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唐菖蒲新球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