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技术及其反向技术(IMA)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组织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ATM 基本原理 | 第15-40页 |
·概述 | 第15页 |
·ATM 信元 | 第15-18页 |
·ATM 协议体系结构 | 第18-26页 |
·物理层 | 第18-22页 |
·ATM 层 | 第22-24页 |
·ATM 适配层(AAL) | 第24-26页 |
·ATM 主要接口和交换原理 | 第26-29页 |
·ATM 的主要接口 | 第26-27页 |
·ATM 交换原理 | 第27-29页 |
·ATM 与IP 技术的融合 | 第29-39页 |
·两种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ATM 与IP 结合技术的分类 | 第30-31页 |
·重叠技术 | 第31-35页 |
·集成技术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ATM 反向复用(IMA)电路设计 | 第40-63页 |
·IMA 基本原理 | 第40页 |
·IMA 技术的优点 | 第40-41页 |
·设计要求 | 第41-42页 |
·IMA 发送端设计 | 第42-43页 |
·IMA 发送端模块设计 | 第43-56页 |
·数据跟踪电路 | 第43-50页 |
·倍数锁定电路 | 第50-53页 |
·模可变计数器 | 第53-55页 |
·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芯片 | 第55页 |
·发送端的整体仿真结果 | 第55-56页 |
·IMA 接收端设计 | 第56-57页 |
·IMA 接收端模块设计 | 第57-62页 |
·倍数提取模块 | 第57-59页 |
·模可变判别器 | 第59-61页 |
·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 第61页 |
·接收端整体仿真结果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电路设计 | 第63-73页 |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设计概述 | 第63-64页 |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 | 第64-65页 |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电路组成及相关程序 | 第65-71页 |
·路由监控电路 | 第65-67页 |
·路由重组芯片 | 第67-69页 |
·减法电路 | 第69-70页 |
·仿真结果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1 | 第76-78页 |
附录2 | 第78-80页 |
附录3 | 第80-81页 |
附录4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