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43页 |
·土壤有机碳 | 第17-21页 |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 第17-18页 |
·土壤轻组有机碳 | 第18-19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 第19页 |
·土壤易氧化态碳 | 第19-20页 |
·土壤可矿化碳 | 第20页 |
·耕作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20-21页 |
·土壤有机氮 | 第21-34页 |
·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其性质 | 第22-24页 |
·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 第26-29页 |
·土壤有机氮的分解转化 | 第29-34页 |
·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研究 | 第34-39页 |
·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35-39页 |
·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研究现状 | 第39-43页 |
·长期肥料试验的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长期肥料试验的研究结果总结 | 第40-42页 |
·长期肥料试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3-52页 |
·供试材料 | 第43-45页 |
·试验点及施肥处理概况 | 第43-45页 |
·土壤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45页 |
·测定方法 | 第45-51页 |
·土壤碳组分的测定 | 第45-46页 |
·土壤氮组分的测定 | 第46-47页 |
·土壤微生物学性质测定 | 第47-48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 | 第48-50页 |
·土壤有机氮矿化 | 第50页 |
·其它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资料搜集 | 第51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 | 第52-62页 |
·前言 | 第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长期种植水稻耕层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 | 第52-54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长期种植水稻耕层土壤全氮的变化 | 第55-57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的关系 | 第57-59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59页 |
·稻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第62-67页 |
·前言 | 第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 第62-63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 | 第63-64页 |
·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含量 | 第64-65页 |
·土壤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 | 第65页 |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的关系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 第67-78页 |
·前言 | 第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7页 |
·土壤酸解总氮和非酸解性氮 | 第67-68页 |
·土壤氨基糖氮 | 第68页 |
·土壤氨基酸氮 | 第68-71页 |
·土壤酸解氨态氮 | 第71页 |
·土壤酸解未知氮 | 第71页 |
·土壤酸解总氮各组分的比例 | 第71-75页 |
·土壤速效氮 | 第75-76页 |
·土壤有机氮各组分间的相关关系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第78-84页 |
·前言 | 第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3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 | 第78-80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 | 第80页 |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 | 第80-81页 |
·土壤微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 | 第81-82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总有机碳、全氮的关系 | 第82-83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关系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八章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 第84-93页 |
·前言 | 第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2页 |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 第84-86页 |
·土壤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 | 第86-87页 |
·土壤蔗糖酶活性 | 第87-88页 |
·土壤淀粉酶活性 | 第88页 |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 | 第88-89页 |
·土壤蛋白酶活性 | 第89页 |
·土壤脲酶活性 | 第89-90页 |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90-91页 |
·土壤酶活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九章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 | 第93-99页 |
·前言 | 第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98页 |
·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AWCD的变化 | 第93-95页 |
·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 | 第95-9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96-97页 |
·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代谢商 | 第97-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十章 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的研究 | 第99-113页 |
·前言 | 第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2页 |
·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中CO_2的动态变化 | 第99-101页 |
·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中CO_2的累积排放量 | 第101-102页 |
·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中CH_4的动态变化 | 第102-103页 |
·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中CH_4的累积排放量 | 第103-105页 |
·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累积排放量与不同碳形态之间的关系 | 第105-106页 |
·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 第106-109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 | 第109-110页 |
·土壤有机碳矿化总量及 Q_(10)值与不同碳形态之间的关系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十一章 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研究 | 第113-119页 |
·前言 | 第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18页 |
·温度对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水分对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长期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和净矿化氮量 | 第115-117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土壤净矿化氮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 第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十二章 总论 | 第119-122页 |
·研究结论 | 第119-120页 |
·本研究特色 | 第1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20页 |
·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