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 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0-13页 |
·镉对植物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11页 |
·镉对植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页 |
·镉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1-12页 |
·镉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第12页 |
·镉对植物糖代谢的影响 | 第12页 |
·镉对植物矿质代谢的影响 | 第12-13页 |
·镉对植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13页 |
2 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 | 第13-15页 |
·抗坏血酸的发现 | 第13-14页 |
·参与植物细胞内活性氧的清除 | 第14页 |
·调节酶的活性并可作为一些酶的辅酶 | 第14页 |
·参与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 | 第14-15页 |
3 植物体内抗坏血酸对几种主要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15-21页 |
·水分胁迫 | 第15-16页 |
·金属元素胁迫 | 第16-17页 |
·温度胁迫 | 第17-19页 |
·盐胁迫 | 第19-20页 |
·其他胁迫 | 第20-21页 |
4 外源抗坏血酸对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抗水分胁迫 | 第21-22页 |
·抗重金属元素胁迫 | 第22页 |
·抗温度胁迫 | 第22页 |
·抗病 | 第22-23页 |
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页 |
第二章 镉对油菜幼苗的剂量效应及临界浓度研究 | 第32-42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3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33-34页 |
2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34-39页 |
·镉对油菜幼苗外部形态及生长量的影响 | 第34页 |
·镉对油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镉对油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镉对油菜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6页 |
·镉对油菜幼苗生物膜的影响 | 第36-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镉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 | 第4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油菜幼苗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非酶抗氧化剂的影响 | 第48-50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0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50-52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52页 |
·镉胁迫下抗坏血酸处理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镉胁迫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第58-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9页 |
·试验设计 | 第59-6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植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植株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62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2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植株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对油菜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6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8-72页 |
1 讨论 | 第68-70页 |
·重金属镉胁迫效应 | 第68-69页 |
·外源抗坏血酸的缓解效应及适宜的外源抗坏血酸施用方法 | 第69-70页 |
2.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