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厌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厌氧废水处理技术 | 第16页 |
1.2.2 厌氧废水处理原理 | 第16-17页 |
1.2.3 UASB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 | 第18-21页 |
1.3.1 碳纳米材料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途径 | 第18页 |
1.3.2 碳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行为 | 第18-21页 |
1.4 碳纳米材料对活性污泥系统和微生物毒理影响研究 | 第21-25页 |
1.4.1 纳米材料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4.2 碳纳米材料在活性污泥中对水质处理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1.4.3 碳纳米材料对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毒理研究 | 第23-25页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UASB启动和厌氧颗粒污泥培养 | 第29-39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2.1.1 反应器设计 | 第29页 |
2.1.2 实验水质 | 第29-30页 |
2.1.3 测定项目 | 第30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 UASB启动与运行参数变化 | 第31-35页 |
2.2.1 UASB接种启动 | 第31-32页 |
2.2.2 UASB启动期水质指标的变化 | 第32-34页 |
2.2.3 UASB启动期产气效果的变化 | 第34-35页 |
2.3 UASB启动过程厌氧颗粒污泥的变化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MWCNTs短期作用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 | 第39-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1.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3.2 MWCNTs在模拟废水中的表征 | 第42-43页 |
3.2.1 MWCNTs在模拟废水中的粒径分布 | 第42-43页 |
3.2.2 MWCNTs的Zeta电位 | 第43页 |
3.3 MWCNTs短期作用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 | 第43-50页 |
3.3.1 MWCNTs短期作用对厌氧颗粒污泥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3.3.2 MWCNTs短期作用对厌氧颗粒污泥产气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3 MWCNTs短期作用对厌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MWCNTs长期作用对厌氧污泥系统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1-71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5页 |
4.1.1 实验装置和仪器 | 第51页 |
4.1.2 MWCNTs长期作用实验 | 第51-53页 |
4.1.3 Miseq微生物测序方法 | 第53-54页 |
4.1.4 厌氧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4-55页 |
4.2 MWCNTs长期作用对厌氧污泥系统的影响 | 第55-63页 |
4.2.1 MWCNTs长期作用对厌氧污泥系统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5-58页 |
4.2.2 MWCNTs长期作用对厌氧污泥系统产气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3 MWCNTs长期作用对厌氧污泥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4.3 MWCNTs长期作用对UASB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3-68页 |
4.3.1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63-64页 |
4.3.2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64-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