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的脑—计算机接口在线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人脑的基本生理结构 | 第9-10页 |
| ·设计脑-机接口系统的目的 | 第10-11页 |
| ·脑-机接口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 第11-13页 |
| ·脑-机接口的原理 | 第11页 |
| ·脑-机接口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 ·脑-机接口的分类 | 第12-13页 |
| ·脑-机接口的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 ·视觉诱发电位 | 第13-14页 |
| ·Mu 节律 | 第14页 |
| ·心理作业(ERD/ERS) | 第14页 |
| ·P300 事件相关电位 | 第14-15页 |
| ·慢皮层电位 | 第15页 |
| ·皮层神经元活动 | 第15页 |
|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 ·全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神经生理学背景 | 第17-22页 |
| ·事件相关去同步/同步 | 第17-19页 |
| ·脑电的AR 参数模型方法 | 第19-20页 |
| ·脑电信号的非平稳性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的搭建 | 第22-32页 |
| ·实验设计 | 第22-26页 |
| ·篮子范式 | 第22-24页 |
| ·心理作业和控制电极选择 | 第24-26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组成 | 第26-27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软件框架 | 第27-30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整体性能简评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算法实现 | 第32-47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特征提取算法 | 第32-38页 |
| ·AR 谱估计 | 第33-34页 |
| ·Burg 最大熵估计 | 第34-37页 |
| ·Burg 递推算法 | 第37-38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分类算法 | 第38-40页 |
| ·线性判决分析 | 第39页 |
| ·二次判决分析 | 第39-40页 |
| ·参数选择 | 第40-41页 |
| ·在线投票机制和光标速度控制 | 第41-42页 |
| ·脑-机接口异步机制研究 | 第42-46页 |
| ·特征提取 | 第42-43页 |
| ·分类 | 第43-45页 |
| ·异步机制讨论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性能分析 | 第47-55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信息传输率 | 第47-51页 |
| ·脑-机接口在线系统性能改进 | 第51-54页 |
| ·篮子范式反馈结果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