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产业转移实践第13-15页
     ·国际产业转移实践第13-14页
     ·我国产业转移实践第14-15页
   ·产业转移研究现状第15-16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第16-17页
     ·写作思路第16页
     ·内容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第17-26页
   ·产业转移的概念第17页
   ·产业转移的动因第17-21页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第18页
     ·边际产业扩张论第18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18-19页
     ·"中心—外围"理论第19-20页
     ·国际投资理论第20页
     ·企业赢利空间界限论第20页
     ·集成经济论第20-21页
   ·产业转移的基础第21-22页
     ·成长差和利益差第21页
     ·区域梯度差异和梯度转移趋势第21页
     ·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机制第21-22页
   ·关于产业转移的模式第22-23页
     ·雁行转移模式第22页
     ·梯度转移与逆梯度转移第22-23页
     ·基于产业转移规模的模式第23页
     ·基于产业转移实现方式的模式第23页
   ·产业转移的效应第23-24页
     ·产业转移对移入方的效应第24页
     ·对产业转移的移出方的效应第24页
   ·关于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指导性的理论研究第24-25页
     ·区域内的问卷调查研究第25页
     ·利用指标的定量研究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制分析第26-39页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分析第26-30页
     ·宏观因素第26-28页
     ·中观因素第28-29页
     ·微观因素第29-30页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第30-33页
     ·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第30页
     ·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第30-31页
     ·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第31页
     ·人力及科研开发的积极配合第31-32页
     ·长期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第32页
     ·资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第32页
     ·难得的合作机遇第32-33页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经济发展的作用第33-37页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积极发展的积极作用第33-35页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积极发展的消极作用第35-37页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梯度转移的主要障碍第37-38页
     ·区域行政壁垒的限制第37页
     ·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第37页
     ·国有企业比例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限第37页
     ·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转移产业选择第39-51页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转移产业的选择原则第39页
     ·比较优势原则第39页
     ·重点突出原则第39页
   ·产业梯度系数的模型构建第39-41页
     ·产业梯度系数模型第39-40页
     ·相对梯度系数第40-41页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选择第41-46页
     ·工业是安徽省承接长三角梯度转移转移的重点领域第41-42页
     ·安徽省及长三角主要工业产业梯度系数第42-44页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选择第44-46页
   ·安徽省拟承接长三角梯度转移重点产业分析第46-50页
     ·拟承接产业整体分析第46-47页
     ·拟承接产业独立分析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转移的对策第51-56页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第51页
     ·建设皖沪、皖苏、皖浙的支线公路交通第51页
     ·加强省内交通网络的建设第51页
   ·改善政府的服务质量,完善投资环境第51-53页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第51-52页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第52页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第52页
     ·加强规范支持创新第52-53页
   ·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体制第53-54页
     ·资本市场的建设第53页
     ·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第53-54页
     ·技术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第54页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第54-55页
     ·国企股份制改革,吸引外部资本注入第54页
     ·充分发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作用第54-55页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6-58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56页
   ·研究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表第61-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操作风险度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股指期货的开设及其风险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