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权利救济概述 | 第10-15页 |
| ·权利与救济 | 第10-12页 |
| ·权利与救济的含义 | 第10-11页 |
| ·权利与救济的关系 | 第11-12页 |
| ·权利救济的分类 | 第12-15页 |
| ·权利救济方法的界定 | 第12页 |
| ·权利救济方法的分类 | 第12-13页 |
| ·现实中权利救济的类型 | 第13-15页 |
| 2. 权利救济的基础理论 | 第15-22页 |
| ·权利为什么需要救济 | 第15-16页 |
| ·权利救济的价值追求——正义 | 第16-17页 |
| ·权利救济的结果——实力-利益平衡 | 第17-19页 |
| ·影响救济方法选择的因素 | 第19-22页 |
| 3. 私力救济方式分析 | 第22-32页 |
| ·典型分析——血亲复仇 | 第22-26页 |
| ·概况 | 第22-23页 |
| ·特征 | 第23-25页 |
| ·原因 | 第25-26页 |
| ·私力救济的现状与特征 | 第26-28页 |
| ·私力救济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 | 第26-27页 |
| ·私力救济的界定与特征 | 第27-28页 |
| ·选择私力救济的原因 | 第28-29页 |
| ·私力救济的正当性分析 | 第29-32页 |
| 4. 公力救济方式分析 | 第32-41页 |
| ·典型分析——诉讼 | 第32-37页 |
| ·概述 | 第32-33页 |
| ·诉讼的特征 | 第33-34页 |
| ·影响选择诉讼机制的因素 | 第34-35页 |
| ·诉讼的积极意义 | 第35-36页 |
| ·诉讼机制遇到的问题 | 第36-37页 |
| ·公力救济的界定与特征 | 第37-39页 |
| ·公力救济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 | 第37-38页 |
| ·公力救济的程序要求严格 | 第38页 |
| ·公权力的中立 | 第38-39页 |
| ·国家强制力 | 第39页 |
| ·公力救济的优劣 | 第39-41页 |
| 5. 社会型救济分析 | 第41-52页 |
| ·典型分析——调解 | 第41-49页 |
| ·概述 | 第42-43页 |
| ·调解的特征 | 第43-46页 |
| ·调解的意义 | 第46-49页 |
| ·社会性救济的界定与特征 | 第49-50页 |
| ·界定 | 第49页 |
| ·特征 | 第49-50页 |
| ·构建社会型救济的基础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