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民族史志论文

岭南山地梯田环境下的生产与生活--基于龙脊大赛梯田的考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20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第11-14页
  (一) 研究对象第11-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三、相关研究成果述评第14-20页
  (一) 有关梯田的研究第14-16页
  (二) 有关龙脊的研究第16-18页
  (三) 相关理论的研究第18-20页
第一章 调查区域概况第20-34页
 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20-22页
 第二节 历史沿革及行政区位第22-23页
 第三节 “龙脊开山人”—红瑶第23-28页
 第四节 大寨梯田第28-34页
第二章 大寨梯田的土壤改良第34-42页
 第一节 排灌体系第34-35页
 第二节 培肥第35-38页
  一、田中自产肥第36页
  二、土壤肥第36-37页
  三、有机肥第37-38页
 第三节 合理耕种第38-39页
 第四节 土壤的自我更新第39-42页
第三章 大寨梯田的灌溉系统第42-48页
 第一节 沟渠输水第43-44页
 第二节 水门分水第44-45页
 第三节 引水方式第45-48页
  一、竹枧引水第45-46页
  二、连筒引水第46-47页
  三、木枧引水第47页
  四、软管、钢管引水第47-48页
第四章 大寨梯田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48-58页
 第一节 植被系统第48-49页
 第二节 沟渠系统第49-52页
 第三节 田间作业第52-58页
  一、开田与整田第52-53页
  二、田间保水第53-54页
  三、田基维护第54-58页
第五章 大寨梯田—红瑶适应山地环境的产物第58-70页
 第一节 梯田的环境适应第58-60页
 第二节 稻作的环境适应第60-63页
 第三节 生产方式的环境适应第63-66页
 第四节 生活方式的环境适应第66-70页
结论与思考第70-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88页
致谢第88-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以明清河南周家口为例
下一篇:近代河北集镇研究--以辛集、安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