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页 |
·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历程 | 第9-12页 |
·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车辆垂向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15-22页 |
·车辆垂向系统模型的发展 | 第15-16页 |
·车辆动力学垂向模型的假定 | 第16-18页 |
·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18-22页 |
第3章 轨道动力学模型 | 第22-29页 |
·各种轨道模型优缺点比较 | 第22-24页 |
·轨道模型介绍 | 第24-25页 |
·轨道的动力学方程 | 第25-29页 |
·有碴轨道结构振动方程 | 第25-27页 |
·无碴轨道结构振动方程 | 第27-29页 |
第4章 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 第29-37页 |
·桥梁有限元动力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29-30页 |
·桥梁有限元模型中的基本单元矩阵 | 第30-33页 |
·桥梁的自振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桥梁模型动力响应验证 | 第34-37页 |
第5章 车-线-桥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及其程序实现 | 第37-51页 |
·车-线-桥系统的激振源 | 第37-39页 |
·轨道不平顺的分类 | 第38-39页 |
·轨道不平顺的数学描述 | 第39页 |
·轮轨相互作用关系 | 第39-41页 |
·车-线-桥动力分析的数值解法 | 第41-45页 |
·车-线-桥系统动力平衡方程 | 第45-47页 |
·车-线-桥垂向耦合振动程序 | 第47-51页 |
·程序的功能 | 第47页 |
·程序的实现方法 | 第47-48页 |
·程序采用的坐标系 | 第48-49页 |
·程序的计算流程 | 第49-51页 |
第6章 车线桥垂向系统的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 第51-63页 |
·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车辆运行平稳性评价标准 | 第52-59页 |
·车体垂向加速度指标 | 第52-54页 |
·舒适度指标 | 第54-59页 |
·桥梁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 第59-63页 |
第7章 桥上轨道高低不平顺对车-线-桥垂向系统的动力影响 | 第63-90页 |
·车辆和线路垂向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63-66页 |
·在高低轨道不平顺下车桥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6-71页 |
·桥梁墩台沉降形成的轨道不平顺对车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71-85页 |
·两种轨道不平顺叠加作用下车-线-桥的动力响应 | 第85-90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详细摘要 | 第95-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