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6-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第二章 关于外交调停的基本理论界定 | 第12-25页 |
第一节 调停的定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调停的主体 | 第13-14页 |
第三节 调停的缘起 | 第14-16页 |
第四节 调停的过程 | 第16-18页 |
第五节 影响调停结果的因素分析 | 第18-25页 |
(一) 冲突本身因素 | 第18页 |
(二) 冲突方因素 | 第18-20页 |
(三) 调停方因素 | 第20-23页 |
(四) 冲突的背景因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关于多方调停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多方调停的缘起 | 第25页 |
第二节 多方调停的定义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影响多方调停结果的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多方调停与单方调停的优劣比较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多方调停的实践—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例 | 第31-48页 |
第一节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一种多方调停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影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因素分析 | 第32-45页 |
(一) 冲突本身因素 | 第32-33页 |
(二) 冲突方因素 | 第33-36页 |
(三) 调停方因素 | 第36-42页 |
(四)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技术性因素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对中国外交调停实践的建议 | 第48-51页 |
第一节 关于中国外交调停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外交调停的相关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