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论文

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系统数据交换及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引言第10页
   ·网络协同设计概论第10-14页
     ·网络协同设计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网络协同设计概述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论文课题来源、选题意义第17页
     ·论文课题来源第17页
     ·课题选题意义第17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第17-19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论文的总体结构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2 网络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结构模型第20-36页
   ·引言第20页
   ·网络环境下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设计第20-26页
     ·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描述第20-22页
     ·系统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分解第22-25页
     ·网络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第25-26页
   ·网络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第26-35页
     ·多服务器管理系统第26-28页
     ·基于Web、CORBA、Agent 的系统封装第28-31页
     ·基于XML 的技术文档共享模型第31-32页
     ·STEP 动态数据交换第32-33页
     ·访问控制模型第33-34页
     ·协同数据库模型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基于 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第36-56页
   ·引言第36页
   ·网络协同设计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特点第36-38页
     ·分布式企业环境下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第36-38页
     ·基于网络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要求第38页
   ·基于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关键技术第38-44页
     ·动态数据交换第38-40页
     ·产品模型数据转换标准STEP第40-43页
     ·ECA 规则第43-44页
   ·基于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第44-51页
     ·基于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系统结构第44-47页
     ·动态数据交换中的ECA 规则定义第47-51页
   ·网络协同设计动态数据交换的实现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基于角色的协同设计系统访问控制模型第56-80页
   ·引言第56页
   ·访问控制模型简介第56-60页
     ·自主访问控制第57-58页
     ·强制访问控制第58-59页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第59-60页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概述第60-69页
     ·RBAC 的基本概念第60-62页
     ·RBAC96 模型第62-66页
     ·ARBAC97 模型第66-67页
     ·RBAC 的特点及可用性第67-69页
   ·基于角色的协同设计系统访问控制模型第69-77页
     ·模型概述第70-73页
     ·访问控制的实现第73-75页
     ·实例验证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80页
5 网络协同设计的协同数据库模型第80-100页
   ·引言第80页
   ·协同数据库概念第80-82页
     ·CSCW 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第80-81页
     ·协同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第81页
     ·协同数据库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可能途径第81-82页
     ·协同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重点第82页
   ·网络协同设计的协同数据库模型第82-86页
     ·基于MAS 的协同数据库模型第82-84页
     ·MAS 的关键技术第84-86页
     ·基于MAS 的协同数据库模型的优点第86页
   ·协同数据库的查询处理第86-96页
     ·协同数据库查询处理概述第86-88页
     ·协同数据库全局查询分解第88-91页
     ·协同数据库查询优化第91-96页
   ·协同数据库中数据的版本管理第96-99页
     ·版本管理模式第96-98页
     ·版本提取第98页
     ·版本比较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6 应用实例:基于 Web 的产品协同设计原型系统第100-114页
   ·引言第100页
   ·产品协同设计过程第100-101页
   ·基于Web 的产品协同设计原型系统第101-106页
     ·系统结构及特点第101-102页
     ·系统的功能第102-106页
   ·运行实例第106-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全文总结第114-115页
   ·研究展望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6页
附录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及其机理
下一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