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关于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的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国外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思想特征 | 第11-12页 |
·国外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特征 | 第12-13页 |
·美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 第13-14页 |
·英德两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 第14-16页 |
·新加坡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 第16-18页 |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沿革 | 第18-2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论文结构 | 第21-22页 |
2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 第22-35页 |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 第22-31页 |
·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现状 | 第23页 |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 第23-25页 |
·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 第25-27页 |
·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 第27-29页 |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 第29-31页 |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 第31-34页 |
·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地位 | 第31页 |
·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 第31-32页 |
·我国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强化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3 政府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经济学解释 | 第35-53页 |
·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35-44页 |
·相关概念 | 第35-37页 |
·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 第37-39页 |
·制度变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39-40页 |
·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 | 第40-44页 |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44-46页 |
·相关概念 | 第44-45页 |
·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45-46页 |
·构建政府对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型及解释 | 第46-53页 |
4 政府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 | 第53-62页 |
·角色转变的理由 | 第53-54页 |
·传统角色带来的弊端 | 第53-54页 |
·角色转变后将发挥积极作用 | 第54页 |
·角色转变的措施 | 第54-60页 |
·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严惩腐败 | 第54-55页 |
·改进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 第55-56页 |
·实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 第56-57页 |
·加强对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 第57-59页 |
·提高政府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职业资格上岗制度 | 第59-60页 |
·角色转变后的职能 | 第60-62页 |
5 案例分析:顺德区政府关于天佑城购物饮食娱乐广场工程监督管理 | 第62-67页 |
·天佑城购物饮食娱乐广场工程的概况 | 第62页 |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2-63页 |
·案例的政府管理工作角色 | 第63-67页 |
·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建议 | 第63页 |
·政府对工程具体监督的措施建议 | 第63-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