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及污泥快速颗粒化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 ·参与厌氧消化过程的微生物 | 第11-15页 |
| ·水解发酵菌群 | 第12页 |
| ·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 第12-13页 |
| ·同型产乙酸细菌 | 第13页 |
| ·产甲烷细菌 | 第13-15页 |
| ·ABR 的性能特征 | 第15-16页 |
| ·ABR 的水力特性 | 第15-16页 |
| ·ABR 反应器的主要性能 | 第16页 |
| ·ABR 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ABR 的启动 | 第16-18页 |
| ·ABR 反应器中微生物特性 | 第18-19页 |
| ·ABR 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实验设计及监测分析方法 | 第22-29页 |
| ·ABR 反应器的结构特性 | 第22-23页 |
| ·ABR 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原理 | 第22页 |
| ·ABR 反应器设计的工艺思想 | 第22-23页 |
| ·实验设计 | 第23-26页 |
| ·实验装置 | 第23页 |
| ·实验条件 | 第23-26页 |
| ·实验监测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分析仪器及设备 | 第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3 ABR 的启动实验研究 | 第29-48页 |
| ·ABR 反应器的启动 | 第29-31页 |
| ·启动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9页 |
| ·反应器的启动方式 | 第29-31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 ·启动阶段COD 与去除率的变化 | 第31-32页 |
| ·格室内pH 值变化 | 第32-33页 |
| ·格室内VFA 的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 ·格室内碱度的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 ·容积负荷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出水pH 值与去除率的关系 | 第38-39页 |
| ·温度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各格室去除率与VFA 变化情况 | 第40-42页 |
| ·ABR 反应器的相分离现象研究 | 第42-46页 |
| ·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 | 第42-43页 |
| ·ABR 反应器中VFA 的变化对相分离的影响 | 第43-45页 |
| ·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pH 值 | 第45-46页 |
| ·ABR 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相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4 ABR 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 | 第48-58页 |
|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 第48-49页 |
| ·ABR 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 | 第49-57页 |
| ·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 | 第49-50页 |
| ·各格室颗粒污泥性质 | 第50-53页 |
| ·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 | 第53-54页 |
| ·颗粒污泥的沉降速率 | 第54-55页 |
| ·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促进机制 | 第55页 |
| ·影响污泥颗粒化的因素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形成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实验 | 第58-66页 |
| ·屠宰废水的来源、水质特点及处理现状 | 第58-59页 |
| ·屠宰废水的来源与水质特征 | 第58页 |
| ·屠宰废水处理现状 | 第58-59页 |
| ·废水水质及实验基本情况 | 第59-6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 ·进出水COD 与反应器去除率变化 | 第60-61页 |
| ·容积负荷与去除率的变化关系 | 第61-62页 |
| ·出水VFA 的变化情况 | 第62页 |
| ·进出水pH 值变化情况 | 第62-63页 |
| ·运行过程中氨氮的变化情况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建议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