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时电网动态过程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备自投的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 第13-20页 |
·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 | 第13页 |
·对备自投装置的基本要求 | 第13-14页 |
·备自投的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 第14-17页 |
·站内(厂内)备自投方式及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两变电站间备自投的运行原理 | 第16-17页 |
·备用电源容量的确定 | 第17-19页 |
·厂用备用电源容量的确定 | 第18-19页 |
·两站间互投时备用电源容量的确定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3 影响备自投动态过程的因素分析 | 第20-33页 |
·发电机特性 | 第20-24页 |
·发电机的无功-电压特性 | 第20-23页 |
·发电机的有功-频率特性 | 第23-24页 |
·负荷特性 | 第24-26页 |
·并联电容器组 | 第26-27页 |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时间 | 第27-29页 |
·电动机自起动 | 第29-30页 |
·电动机反馈电流 | 第30-31页 |
·非同期合闸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仿真计算的电网接线与动态模型 | 第33-42页 |
·电网接线与参数 | 第33-34页 |
·电源模型 | 第34-38页 |
·同步发电机模型 | 第34-36页 |
·原动机和调速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励磁及其调节系统模型 | 第37-38页 |
·负荷模型 | 第38-41页 |
·静态模型 | 第38-39页 |
·动态模型 | 第39-41页 |
·本文采用的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电网动态过程与控制策略的仿真计算分析 | 第42-53页 |
·大干扰稳定性分析的初始条件及干扰设置 | 第42-43页 |
·减载量的简单计算 | 第43页 |
·仿真计算结果 | 第43-5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页 |
·备用电源投入的影响 | 第51页 |
·备用电源投入时间的影响 | 第51页 |
·备用电源投入时负荷容量的影响 | 第51页 |
·减载量的影响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