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电动车蓄电池监测系统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8-9页 |
| ·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及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2 蓄电池荷电状态的预测方法 | 第12-19页 |
| ·影响电池SOC 的因素 | 第12-13页 |
| ·常见的蓄电池SOC 预测方法 | 第13-15页 |
| ·开路电压测量法 | 第14页 |
| ·恒定电流电压法 | 第14页 |
| ·内阻测量法 | 第14页 |
| ·安培小时法 | 第14页 |
| ·神经网络算法 | 第14-15页 |
| ·卡尔曼(Kalman)滤波法 | 第15页 |
| ·本文采用的SOC 预测方法 | 第15-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3 ZigBee 技术及组网设计 | 第19-28页 |
| ·常见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比较 | 第19-21页 |
| ·Wi-Fi 技术 | 第19页 |
| ·Bluetooth 技术 | 第19页 |
| ·ZigBee 技术 | 第19-20页 |
| ·UWB 技术 | 第20-21页 |
| ·NFC 技术 | 第21页 |
|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比较 | 第21页 |
| ·ZigBee 规范概述 | 第21-23页 |
| ·系统的组网设计 | 第23-26页 |
| ·ZigBee 的消息格式 | 第23-24页 |
| ·系统的拓扑结构 | 第24-26页 |
| ·系统的数据传输机制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4 基于 ZigBee 通信的锂电池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45页 |
| ·蓄电池的选择 | 第28-30页 |
|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及硬件结构 | 第30-32页 |
| ·主控芯片和射频收发器的选择 | 第32-35页 |
| ·主控芯片的选择 | 第33-34页 |
| ·射频收发器的选择 | 第34-35页 |
| ·蓄电池高端电压测量电路 | 第35-38页 |
| ·蓄电池电压测量电路设计方案 | 第35-37页 |
| ·蓄电池高端电压测量电路 | 第37-38页 |
| ·电流测量电路 | 第38-39页 |
| ·蓄电池电流测量电路设计方案 | 第38页 |
| ·蓄电池电流测量电路 | 第38-39页 |
| ·多点温度测量电路 | 第39-41页 |
| ·多点温度测量电路设计方案 | 第39-40页 |
| ·蓄电池多点温度测量电路 | 第40-41页 |
| ·ZigBee 收发电路 | 第41页 |
| ·电源电路 | 第41-43页 |
| ·3.3V 供电电路 | 第41-42页 |
| ·5V 稳压电路 | 第42页 |
| ·15V 稳压电路 | 第42-43页 |
| ·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5 软件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57页 |
| ·软件主体设计 | 第45-47页 |
| ·简介MPLAB C18 C 编译器 | 第45页 |
| ·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 ·主体框架设计 | 第46-47页 |
| ·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 第47-49页 |
|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48页 |
| ·ZigBee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 ·其它模块程序设计 | 第49页 |
| ·SABER 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49-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