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中药青皮概述 | 第10-12页 |
·青皮简介 | 第10页 |
·青皮的植物学和生药学特征 | 第10-11页 |
·青皮药材的炮制 | 第11-12页 |
·青皮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挥发油类 | 第12-13页 |
·黄酮类 | 第13-14页 |
·氨基酸类 | 第14页 |
·青皮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4-15页 |
·对胃肠及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 第15页 |
·对胆囊及肝脏的作用 | 第15页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15-16页 |
·抑菌作用 | 第16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6页 |
·对能量代谢的作用 | 第16页 |
·其他作用 | 第16页 |
·挥发油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挥发油概述 | 第16-17页 |
·挥发油的分布 | 第17页 |
·挥发油的生理活性 | 第17页 |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 第17页 |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第17-20页 |
·挥发油的分离鉴定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直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 第24-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实验装置与工艺流程 | 第24-26页 |
·HD 法提取青皮挥发油的单因素实验 | 第26-31页 |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HD 法提取青皮挥发油的正交实验 | 第31-36页 |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设计 | 第31-32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2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讨论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 第37-49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SFE-CO_2法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单因素实验 | 第39-42页 |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SFE-CO_2法萃取青皮挥发油的正交实验 | 第42-48页 |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设计 | 第42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2-43页 |
·SFE-CO_2法与HD 法的比较 | 第43页 |
·SFE-CO_2萃取青皮挥发油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SFE-CO_2法与HD 法提取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青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第49-63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挥发油的提取 | 第50页 |
·GC-MS 分析条件 | 第50页 |
·图谱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HD 法提取青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 第51-53页 |
·SFE-CO_2法萃取青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 第53-56页 |
·HD 法与SFE-CO_2法的比较分析 | 第56-60页 |
·HD 法和SFE-CO_2法提取的青皮挥发油成分种类对比 | 第56页 |
·HD 法和SFE-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 | 第56-60页 |
·HD 法与SFE-CO_2法提取的青皮挥发油中的共有成分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
Ⅰ.青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构式 | 第73-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导师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