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拉延筋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 ·拉延筋的实验研究 | 第13-14页 |
| ·拉延筋阻力计算 | 第14-16页 |
| ·优化设计在覆盖件成形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存在问题及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 第2章 薄板成形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 第20-22页 |
| ·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22-25页 |
| ·常用的屈服准则 | 第22-24页 |
| ·材料的塑性流动规律 | 第24页 |
| ·加载-卸载准则 | 第24-25页 |
| ·弹塑形本构关系 | 第25页 |
| ·接触与摩擦算法 | 第25-28页 |
| ·接触搜寻算法 | 第26页 |
| ·法向接触力计算 | 第26-27页 |
| ·摩擦力计算 | 第27-28页 |
| ·单元类型选择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基于混合强化的拉延筋数值分析模型 | 第30-53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拉延筋的作用机理 | 第30-31页 |
| ·拉延筋分析模型 | 第31-40页 |
| ·局部坐标系的设定 | 第31页 |
| ·基本假设 | 第31-32页 |
| ·二维板料单元模型 | 第32页 |
| ·纤维层应变分析 | 第32-33页 |
| ·屈服函数选择 | 第33-34页 |
| ·循环加载本构关系 | 第34-37页 |
| ·弯曲力和反弯曲力的计算 | 第37-38页 |
| ·拉延筋阻力计算 | 第38页 |
| ·算例验证 | 第38-40页 |
| ·拉延筋阻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 ·板料厚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润滑条件的影响 | 第42页 |
| ·材料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拉延筋几何参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等效拉延筋模型的建立 | 第44-52页 |
| ·等效拉延筋接触判断 | 第44-47页 |
| ·拉延阻力等效加载 | 第47-49页 |
| ·等效拉延筋模型的建立流程及算例模拟 | 第49-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拉延筋参数反演研究 | 第53-82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拉延筋参数反演优化设计模型 | 第54-57页 |
| ·优化问题数学模型 | 第54页 |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54-57页 |
| ·设计参数 | 第57页 |
| ·基于响应面近似优化基本原理 | 第57-63页 |
| ·传统响应面方法 | 第57-59页 |
| ·移动最小二乘响应面方法 | 第59-60页 |
| ·响应面模型误差的评估 | 第60-61页 |
| ·试验设计 | 第61-62页 |
| ·兴趣子域的更新 | 第62-63页 |
| ·优化算法的选取 | 第63-67页 |
| ·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63-64页 |
| ·关于Pareto 解的重要概念 | 第64页 |
|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 第64-66页 |
| ·最优解的评价 | 第66-67页 |
| ·拉延筋优化设计过程 | 第67-68页 |
| ·反演问题求解 | 第68-81页 |
| ·方形盒拉延筋几何参数反演 | 第68-71页 |
| ·某车型内板拉延筋参数反演 | 第71-76页 |
| ·基于多目标响应面的拉延筋参数反演 | 第76-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第5章 基于自适应和子循环的真实拉延筋仿真模型 | 第82-112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等效拉延筋的不足之处 | 第82-91页 |
| ·等效拉延筋与真实拉延筋比较 | 第82-85页 |
| ·拉延筋端部效应 | 第85-91页 |
| ·真实拉延筋仿真模型中的自适应方法 | 第91-96页 |
| ·疏密网格的过渡方式 | 第92-93页 |
| ·网格单元细分与粗化的判据 | 第93-94页 |
| ·单元细分过程 | 第94-95页 |
| ·单元粗化过程 | 第95-96页 |
| ·真实拉延筋仿真模型中的子循环方法 | 第96-98页 |
| ·节点数据更新方式 | 第96页 |
| ·常速度子循环算法 | 第96-98页 |
| ·真实拉延筋建模中的关键问题 | 第98-105页 |
| ·新旧网格历史变量的传递 | 第98-99页 |
| ·接触对的更新 | 第99-101页 |
| ·约束从节点的处理 | 第101页 |
| ·区域交界处理 | 第101-102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 ·真实拉延筋建模的算法流程 | 第104-105页 |
| ·真实拉延筋仿真数值算例 | 第105-111页 |
| ·跑道形冲压件真实拉延筋模拟 | 第105-108页 |
| ·斜拉延筋模拟 | 第108-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2页 |
| 结论 | 第112-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3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和已投稿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3-124页 |
| 致谢 | 第124页 |